司赞
①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属尚仪局。员二人,从六品。唐沿置,改正六品。掌朝见、宴会之赞相导引。宋、金及明初悉如唐制。明永乐后,其职尽归于宦官。②官署名。明代女官尚仪局所领四司之一。洪武五年(1372)置,设官司赞四人。十七年,增设掌赞四人。掌朝见、宴会之赞相导引。永乐后,其职为宦官所代。
①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属尚仪局。员二人,从六品。唐沿置,改正六品。掌朝见、宴会之赞相导引。宋、金及明初悉如唐制。明永乐后,其职尽归于宦官。②官署名。明代女官尚仪局所领四司之一。洪武五年(1372)置,设官司赞四人。十七年,增设掌赞四人。掌朝见、宴会之赞相导引。永乐后,其职为宦官所代。
又称吏役、徭役。宋基层政权乡、里、都等头目及州县衙门办事人员,均由民户充当,统称职役。分乡役、县役和州役。北宋前期,职役大都差民户轮充,故又称差役。后复出现雇役和义役。元明以后称常役。
又作乘杜。商先公。相传为昭明之子。曾任夏的司马。创制用马驮运和驾车(《世本·作》)。居于商(今河南商丘),其时商族势力已达到渤海之滨。
唐碑刻。今存陕西麟游。永徽五年(654)刻。高宗撰并书。二十六行,行三十七至四十二字不等。篆额“万年宫铭”。万年宫即九成宫,亦即隋仁寿宫。碑文已模糊不清,碑阴自长孙无忌始,刻从臣题名凡四十八人,亦可观
金代佛寺。位于今山西繁峙县东南四十公里天岩村。原名灵岩院,创建于海陵王正隆三年(1158),现存金代建筑为文殊殿,俗称南殿。佛坛塑文殊、胁侍、天王等像,四周壁画金碧辉煌,佛经故事外,还绘有重台深殿、街
元初改巩昌府置。治陇西县(今县)。为巩昌都总帅府治。辖境相当今甘肃陇西、通渭、漳县、武山等县地。明初改为府。
明光宗年号(1620)。仅五月。
即“蚩尤”。
官署名。掌供砖瓦石器陶瓷等事,设令、丞为长贰。西晋隶少府,东晋并归丹扬尹,南朝复隶少府。北齐隶太府寺,兼领石窟丞。隋初因之,设令二员、丞四员。大业三年(607)改隶将作监。唐代设令、丞各一员,又置监作
893—954唐末五代莫州清苑(今河北保定)人,本名方简。聚众筑寨狼山(在今河北易县西南),为堡主。后晋出帝时,出任易、定边界游奕使,袭击契丹军,多所杀获。因索需过多而不得,乃私通契丹,为义武军节度使
又谓浪人剑、乐浪人剑。唐南诏兵器。以乐浪诏(今云南剑川)人造剑尤为精利,故名。南诏统治者常佩此剑,且世代相传,人皆重之。贞元十年(794),异牟寻遣使入唐,贡诸方物,浪剑即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