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太傅

太傅

官名。(1)西周置,为三公之一,位次太师,在太保上。周成王以毕公为太傅。《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据孔传,其职掌为“傅相天子”,与太师、太保“经纬国事,和理阴阳”。其后历代沿置。《战国策·齐策四》:“齐王……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鲍彪注:“太傅本周官,此齐大臣也。”春秋、战国沿置,执掌军政,辅佐君王。西汉平帝时与太师、太保、少傅合称四辅,位上公,无实际职司。新莽沿置。东汉以授元老重臣,居百官之首,秩万石。明帝以后,诸帝即位时皆置,兼录尚书事,行使宰相职权,有缺不补。魏、晋、南朝宋皆一品,梁十八班,陈一品、秩万石,北魏、北齐亦一品。位虽尊荣,但除两晋时执掌朝政外,多安置元老勋旧,无职司。北魏、北齐与太师、太保并号三师。北周列为三公之一,正九命。隋初复号三师,正一品,大业三年(607)罢。唐复置,用作赠予元老大臣的荣衔,正一品。天宝前除授甚少,唐末五代用为藩镇加官,遂至冗滥。北宋初用为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正一品。政和二年(1112)改号三公,执掌朝政,行使宰相职权,后亦作为勋臣加官。南宋沿置。辽、金、元皆为加官、赠官,正一品。明初置为皇帝的辅弼大臣,权任颇重。建文间罢,仁宗复置。后渐成虚衔,为勋戚大臣的加官、赠官,正一品。清代沿置。(2)太子太傅的简称。(3)西汉初诸侯王国亦置,辅导国王,诸侯王不守法,则向朝廷举奏。成帝时改称“”或“王傅”。

猜你喜欢

  • 龙武军

    唐北衙禁军名。开元二十六年(738)始于左右羽林军中移出左右万骑营,别置左右龙武军,各有大将军一人,正三品,将军三人,从三品,下有长史、录事参军事及仓、兵、胄等曹参军事。兴元元年(784)又增置统军,

  • 武义大夫

    阶官名。北宋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官号,改西京作坊使,东、西染院使,礼宾使置,正七品武阶官,属大使臣。清乾隆二十年(1755)改昭勇将军而置,为武职中绿营者正三品之封赠。三十二年,属八旗者正三品

  • 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书名。一名《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南宋杨仲良撰。一百五十卷。仲良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叙北宋九朝史事,卷帙浩繁。乃为之分门编类,以成是书。书中各有事目,一部分事目更分子目。李焘原书缺徽、钦两朝诸卷

  • 有巢氏

    一作大巢氏。相传为上古帝王。上古之世,人民少,禽兽众,人民穴居野处,多受禽兽虫蛇之害,他发明巢居,教人构木为巢,得以避害,因被推为王,号“有巢氏”。见《韩非子·五蠹》。

  • 英德府

    五代南汉分广州之浈阳县置英州。南宋庆元元年(1195)升为英德府。治真阳县(今英德市)。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地。属广南东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升为英德路。

  • 毕公

    西周开国大臣。名高。文王之子。灭商后奉命释放被纣囚禁的百姓。后受封于毕(今陕西咸阳东北)。受成王遗命与召公奭等辅佐康王,任作册,为三朝重臣。

  • 临尘县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置。治今广西崇左县。两汉属郁林郡。后省。一说秦为象郡治。

  • 王立刚

    即“蒙古纲”。

  • 郭叔

    即“虢叔”。

  • 胡则

    963—1039北宋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子正。端拱进士。历许田县尉、宪州录事参军、提举两浙榷茶、江淮制置发运使等。真宗时,因与丁谓善,擢三司度支副使。旋坐党丁谓,出为京西、广西转运使,复为发运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