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孙星衍

孙星衍

1753—1818

清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字渊如,号芳茂山人。乾隆进士。授编修,充三通馆校理,官至山东督粮道,后引疾归。少擅词章,与同里洪亮吉、黄景仁、杨芳灿齐名。惟不欲以诗名,深研经史、文字、音训之学,博极群书,旁及诸子百家。尝受阮元延聘主讲“诂经精舍”,以经史疑义、小学、天文、地理、算学、词章课诸生,培掖后进。又精校勘,喜藏书,辑刊有《平津馆丛书》、《岱南阁丛书》,世称善本。一生勤于著述,所为文,每数年辄自订为一集,先后成《问字堂集》、《岱南阁集》、《五松园文稿》、《平津阁文稿》、《嘉谷堂集》,后合刊为《芳茂山人文集》。所著《尚书今古文注疏》,博采汉魏佚说,兼录王鸣盛、江声、段玉裁诸家之见,历二十年始成,于《尚书》今古文源流,考证详明。另著有《周易集解》、《孔子集语》、《金石萃编》等。

孙星衍

猜你喜欢

  • 主宝

    官名。唐代门下省符宝郎属官,置二员,流外四品,掌印玺。分番上下,谓之番官。

  • 首领官

    金、元以后对中央及地方各官署中掌管案牍、管辖吏员并协助长官处理政务官员之统称。与主官、属官、堂上官相对而言。金、元时遍设于各级衙门,包括经历、都事、主事、知事、典簿、照磨、管勾(以上为从五品至九品)、

  • 台西遗址

    商代中、晚期遗址。位于河北藁城市台西村。1965和1972年先后出土青铜器、铁刀铜钺、玉戈、石磬等。1973至1974年发掘约1900平方米,发现房基十四座、水井两眼、灰坑一百三十四个、墓葬一百十余座

  • 导从

    前导后从之侍从。指汉代官吏出行之仪仗队伍。《后汉书·舆服志》:“公卿以下至县三百石长导从,置门下五吏、贼曹、督盗贼功曹,皆带剑,三车导;主簿、主记,两车为从。县令以上,加导斧车。”

  • 长秋令

    官名。隋大业三年(607)置,长秋监长官,掌后宫事务。员一人,正四品,任用士人。

  • 女则要录

    即“女则”。

  • 庾龢

    329—?东晋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字道季。庾亮子。好学。与袁宏等以清谈知名于时。叔翼迁镇襄阳,因谏宜修城坚壁,勤农练兵,相机北伐。时年始十五,翼甚奇之。升平中,为丹杨尹,表除重役六十余事。太

  • 司马道子

    365—403晋简文帝子。初封琅邪王,改封会稽王。淝水战后,罢谢安兵权,代表皇族执政。太元中,领司徒、扬州刺史、徐州刺史、录尚书,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子太傅。与孝武帝终日酣唱,用中书令王国宝专制朝廷

  • 唐僖宗

    862—888即李儇。唐代皇帝。公元873—888年在位。初名俨。懿宗第五子。封普王。懿宗死,为宦官刘行深等拥立。即位初,幼不更事,宠用宦官田令孜等,呼为阿父,政事一以委之,自居宫中斗鹅游宴。时南诏及

  • 考察政治馆

    官署名。清光绪三十一年十月(1905.11)清政府为“预备立宪”而特设的临时机构。为政务处的分设机构。由政务大臣掌管,设提调二人。掌研究中外政治,择各国政治制度与中国体制相宜者,斟酌损益,纂订成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