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
数学名词。logarithm的中文译名。清初由波兰耶稣会士穆尼阁介绍到中国,最早见于穆尼阁和薛凤祚合译的《比例对数表》中。此书用“比例算”代表等比级数,以“同余算”表示等差级数,两者对应排列,说明对数思想。梅文鼎称对数为“比例数”。《数理精蕴》称对数为“假数”,下编卷三十八“对数比例”最早介绍英国数学家巴理知斯(H.Briggs,1556—1630)《对数术》的对数造表法,对清末对数级数展开式研究有很大影响。清末戴煦首次使用“假设对数”(自然对数)、“定准对数”(常用对数)之名称。
数学名词。logarithm的中文译名。清初由波兰耶稣会士穆尼阁介绍到中国,最早见于穆尼阁和薛凤祚合译的《比例对数表》中。此书用“比例算”代表等比级数,以“同余算”表示等差级数,两者对应排列,说明对数思想。梅文鼎称对数为“比例数”。《数理精蕴》称对数为“假数”,下编卷三十八“对数比例”最早介绍英国数学家巴理知斯(H.Briggs,1556—1630)《对数术》的对数造表法,对清末对数级数展开式研究有很大影响。清末戴煦首次使用“假设对数”(自然对数)、“定准对数”(常用对数)之名称。
门的一种。由边挺和抹头组成边框,中分三至五格,上部做透空格心,上糊纸,下部钉裙版。上施精美木雕。唐代已有,格心用直棂或方格。宋增加柳条框、毬纹等,已普遍使用。明清改称槅扇门,使用更为普遍,格心纹样举不
1268—约1287又译达哩麻八罗阿罗吃答。元乌思藏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人,款氏。元第一代帝师八思巴侄。十四岁以俗身摄萨斯迦教派法主。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立为帝师。娶元宗王只必帖木儿女班丹公主。
?—799唐时吐谷浑王族。贞元十四年(798),唐以其为长乐州都督、青海国王,袭可汗号。死后,唐对吐谷浑王族封嗣遂绝。
?—1910清满洲正白旗人,字月汀。荫生。自同治六年(1867)起历任工部主事、员外郎、郎中、陕西陕安道、长芦盐运使。光绪二十三年(1897)后历任山西、山东按察使,河南布政使。二十六年擢江西巡抚,后
即“廷尉平”。
旧作浑蠢、乌春。满语,意为边远之城。因水得名。清初为南荒围场,瓦尔喀人多居于此。康熙五十三年(1714),筑城于大八屯,位于珲春河(今红旗河)右岸,朝鲜族人逐渐迁入。光绪七年(1881)增设副都统驻防
见“打狗屿”。
也称恒气。见“二十四节气”。
地名。在今河南漯河市。《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李光颜、乌重胤与淮西战,“败于贾店”,即此。
春秋蔡地。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左传》成公六年(前585):晋师侵蔡。楚公子申、公子成以申、息之师救蔡,“御诸桑隧”,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