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吏
秦汉时地位较低的县级官吏。亦作少史。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属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秦汉时地位较低的县级官吏。亦作少史。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县令、长属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①兵制。宋熙宁初,王安石改募兵制为保甲,置牌以书其户数及姓名。元代兵制设万夫、千夫、百夫,而以牌甲为基层单位。②明清户籍制度。明嘉靖时立。清因之,入关之初,有编制户口牌甲之令。其法,州县城乡十户为一牌
官名。东汉隶五官中郎将。秩比三百石,更值执戟,宿卫宫殿门户,出充车骑,实为后备官员,以供选用。三国时吴仍置。
见“忠武军”。
明土司名。洪武六年(1373)置。治今湖北宣恩县南高罗。属忠建宣抚司。清初为高罗土司,隶施州卫。雍正十三年(1735)废。
明北直隶(今河北)人。穆宗朝为内官监太监,以谏戒逸乐忤帝意,复遭同僚陷害,勒令闲住。隆庆二年(1568)受杖下狱待决。两年后获释,充南京净军。一说被杖身死。
地名。在今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星子县北)。相传唐贞元中李渤与兄涉隐居读书于此,常畜白鹿以自娱,故名。南唐在此建立学馆,北宋咸平中置书院,为全国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淳熙中,理学家朱熹、陆九渊讲学于此。明清
邑名。在今陕西乾县东南。唐属乾州。建中四年(783),李怀光败朱泚于鲁店,即此。
杂税名。钞旁即税租钞,定帖指典卖田宅牛畜的契纸。宋制,钞旁和定帖由官府印卖,除纸笔墨工费外,再量收息钱,称钞旁定帖钱。曾一度改称合同印记钱。南宋时,称勘合朱墨钱或勘合钱。勘合朱墨钱以钞为单位征收,每钞
即陬。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参见“陬”。
《书·周书》篇名。周成王封康叔于卫,告以“明德”,作为统治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