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敦
即“布拉呢敦”。
即“布拉呢敦”。
散官名号。明洪武十年(1377)置,以授光禄司大官、珍羞、良酝、掌醢四署署丞中庖人出身者。三十年改司为寺,官制仍旧。
唐方镇名。见“成德军”。
女官名。北魏置,陪侍皇后或皇太后,多以能解诗书之近臣妻、母担任。孝文帝时视二品。孝明帝神龟初,曾以常山、顿邱两位长公主为之。北齐沿置,后主时陆令萱任之,参议朝政,权倾朝野。五代南汉乾和八年(950),
官名。武则天时由御史中丞改置,并分设左右二人。唐中宗时复中丞原名,而仍有左右二人。睿宗时照旧制只设一人。
官名。南宋改敦武郎置,为正八品武阶官。
明浙江定海(今宁波)人,字鲁叔,号天谷。万历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天启五年(1625)官至礼部尚书,因忤魏忠贤罢官。崇祯初,屡召不赴。卒于家。著作有《薛文介公文集》。
227—283晋宗室。字子将。司马懿子。仕魏封南安亭侯。起家宁朔将军,监守邺城。累迁至监兖州诸军事、兖州刺史。入晋,封东莞郡王,入为尚书右仆射,出为镇东大将军、假节,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今江苏睢宁
春秋时吴国、越国之间的战役。越王勾践十九年(前478),越乘吴灾荒伐吴,至笠泽(今江苏吴淞江),与吴军夹水而阵。越王勾践分兵为左右卒,夜间或左或右,鼓噪而进,扰乱吴军。吴分兵抵御,勾践率大军偷渡,突袭
即“孙子兵法”。
又作塔尔纳沁。地名。在今新疆哈密沁城附近。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试屯,越三年设屯,屯田七千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