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必兰阿鲁带

必兰阿鲁带

金人。宣宗贞祐初,自宁化州刺史升同知真定府事,权河北大名宣抚副使。贞祐三年(1215),以保全赞皇县之功,遥授安武军节度使,改昭义军节度使,充宣抚副使。复加权元帅左都监、行元帅府事。完缮所属州县城池,请将泽州复隶昭义军,又复请置潞州元帅府。对改进河东、河北的防御,颇具成效。兴定元年(1217),改签枢密院事,以元帅左监军兼山东路统军使、知益都府事。寻以权参知政事行尚书省事于益都。

猜你喜欢

  • 安南国

    今越南顺化以北地区之旧称。唐调露元年(679)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简称“安南府”、“安南”。“安南”之名始此。五代晋时独立,建国号为大瞿越,后又作大越。北宋开宝三年(970),封其王为安南郡王;

  • 玄学

    ①魏、晋、南北朝流行的社会思潮。语始见《晋书·陆云传》。魏晋名士以谈“玄”、释“玄”,崇尚虚无,空谈名理为风气,并建立起不同的流派,故名。以《老子》、《庄子》和《周易》为经典,讨论有无、本末、动静、言

  • 崔景荣

    ?—1631明大名长垣(今属河南)人,字自强。万历进士。授平阳府推官,擢御史,巡按甘肃、湖广、河南、四川。万历四十三年(1615),官至兵部尚书。天启元年(1621),辽阳陷,以失职遭劾,引疾归。四年

  • 都水使者

    官名。西汉于太常、少府、大司农、三辅等处均设都水官,管理河渠陂池灌溉,武帝时都水官多,置左、右都水使者总领三辅都水官,或称领护三辅都水,不常置。东汉省。三国魏置水衡都尉管理全国河渠灌溉水运事务,或说亦

  • 官渡

    地名。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以临官渡水得名。《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东汉建安五年(200),曹操破袁绍于官渡,即此。《后汉书·袁绍传》作“官度”。

  • 刘胤之

    唐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高祖时任信都令。高宗时任著作郎、弘文馆学士。参预修撰《武德贞观两朝史》及《实录》,成,封阳城县男。因年老不堪著述,出为楚州刺史。

  • 斯巴达小志

    书名。近人梁启超撰。一册。简述斯巴达兴衰,于其贵族政体、军国主义大加称赞,认为其衰亡在于不注重文化建设、不向外国学习、不随形势发展而变法。冀以此为中国人借鉴。撰成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有《饮冰室

  • 褱德县

    即“怀德县”。

  • 大盂鼎

    西周康王时青铜器。清道光初年于陕西岐山县礼村出土。通高102.1厘米,口径78.4厘米。直耳,柱足,最大腹径偏下部,口沿下饰兽面纹。腹内壁铭二百九十一字,大意是:康王向盂追述文王受天之佑,武王嗣文王建

  • 陶丘

    春秋宋地,战国属齐,后又属魏。在今山东定陶县西南。《书·禹贡》:“济入于河,溢为荥,东出于陶丘北”,即此。又名釜丘。《竹书纪年》:魏襄王十九年(前300),“薛侯来,会王于釜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