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回
①相传为尧、舜时五柞山隐士。炼食云母,采药,为人治病。尧曾聘请,不仕。夏时被人劫持,囚于室中,欲求其道术,不久遁去(《列仙传上》)。②(1227—1307)宋末元初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字万里,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景定三年(1262)以别头试登第。曾提领池阳郡茶盐干官。后知严州,元兵至,以州降,被任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工诗,格力苍坚。曾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成《瀛奎律髓》。另有《续古今考》、《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文选颜鲍谢诗评》等。
方回②尺牍
①相传为尧、舜时五柞山隐士。炼食云母,采药,为人治病。尧曾聘请,不仕。夏时被人劫持,囚于室中,欲求其道术,不久遁去(《列仙传上》)。②(1227—1307)宋末元初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字万里,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景定三年(1262)以别头试登第。曾提领池阳郡茶盐干官。后知严州,元兵至,以州降,被任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工诗,格力苍坚。曾选唐宋近体诗,加以评论,成《瀛奎律髓》。另有《续古今考》、《虚谷集》、《桐江集》、《桐江续集》、《文选颜鲍谢诗评》等。
方回②尺牍
春秋末鲁国人,名首,一作守,字乘,一作子乘。孔子学生。
1695—1763清安徽歙县人,字泰舒,号饴斋,晚号瓶庵。雍正举人。乾隆二年(1737)考授内阁中书。十八年迁山西巡抚,抚绥饥民,整顿吏治,有政声。后调河南。时黄河屡决口,乃与侍郎裘曰修会勘,疏浚境内
1005—1060北宋开封陈留(今属河南)人,字邻几。少博学,善诗文。举进士,为桂阳监蓝山县尉,迁殿中丞。召试,为集贤校理,判尚书刑部。与苏舜钦游,坐预进奏院祠神会落职,监蔡州商税。久之,复故官,判吏
西汉置。治今甘肃民勤县西南。属武威郡。后魏废。《水经·都野泽注》:马城河“东北径宣威县南”。
①明清官员标志。以写有令字的蓝旗和圆牌颁给地方大员(如总督、巡抚或钦差大臣),作为具有便宜行事特权标志。又称王命旗牌。②官名。掌旗牌的官称为旗牌官,也简称旗牌。
隋河南洛阳人,字践言。历仕北齐、北周。入隋,除魏州长史,入为尚书考功侍郎,摄吏部。朝章国宪,多所参定。历尚书左右丞,出为益州总管司马。炀帝即位,拜大理少卿,转刑部侍郎,卒于官。
1598—1657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字履安,一字悔庵。明崇祯举人,曾参加复社。入清服道士服,隐居不仕。他与黄宗羲为友,曾以计助宗羲弟宗炎出狱,又令子斯大、斯同等从宗羲学,传其经史之学。著有《寒松斋稿
东晋置遂城县,隋开皇十一年(591)以虞庆则南征屯兵于此改为戎成县。唐时改“成”为“城”。治今广西苍梧县。历属永平郡、藤州、梧州。北宋熙宁四年(1071)废入苍梧县。
书名。清谢圣纶辑。三十卷。圣纶,字研溪,福建建宁人。乾隆初曾在贵州为官五年,乾隆十七年(1752)至二十六年调云南,历任大理府及丽江府通判。此书卷一至十六为《滇志略》,以类分卷,如沿革、山、水、气候,
一作西江都护。官名。南朝宋、齐、梁置于广州,专掌西江流域之“俚”、“僚”等少数民族。官品在校尉之下,当为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