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中郎
官名。魏、晋、南北朝皆置,由左仆射或祠部尚书领之,职掌表疏,亦主宫廷礼乐之事。参见“尚书郎”。
官名。魏、晋、南北朝皆置,由左仆射或祠部尚书领之,职掌表疏,亦主宫廷礼乐之事。参见“尚书郎”。
官名。周代诸侯行大射礼时的司仪长官。一说即小司马。《仪礼·大射》:“司马正适次,袒决遂执弓右挟之出,升自西阶,适下物,立于物间。”贾公彦疏:“天子有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此虽诸侯礼,亦应有小
即中渭桥。参见“渭桥(1)”。《三辅黄图》:“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1130宋鼎州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初以县属唐封乡水连村为据点,利用宗教组织农民,自称“老爷”,亦称“天大圣”。提出“等贵贱、均贫富”等主张,深受周围数百里农民拥护。靖康二年(1127),其子昂(
官名。清宫太监官职之一。品衔各不相同。其以四品充任者为宫殿监督领侍衔;五品者为宫殿监正侍衔;亦有以七品执守侍充任者。内务府敬事房设四品总管一人,五品总管二人,七品执守侍委署总管无定额。专司遵奉谕旨承应
亦称王贝勒佐领、下五旗包衣佐领。清代下五旗各王、贝勒、贝子、公等府属包衣佐领之统称。满名“德勒赫图牛录”。佐领下人或系从盛京带来,或系由内务府属佐领下分出,均为王等之府属家仆,食本府钱粮,供本府役使。
?—1219南宋人。初为兴元府(今陕西汉中)兵士。嘉定十二年(1219),调戍关外,因官吏克扣军饷,与莫简率众反抗,以红巾裹头,号为“红巾队”。攻入利州(治今四川广元),转战于阆、果、普诸州及遂宁等地
①西汉置。治今河北唐县东北高昌店。属中山国。北魏改属北平郡。北齐省入北平县。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又分安喜、北平二县置,治今定州市东南,属定州。贞观八年(634)移治
书名。初名《物性门类》。北宋陆佃撰。二十卷。宣和七年(1125)始刊于世。其后再刻于赣州。两版传世绝少。明末,林榆访于耆民黄维而重刊于崇祯十三年(1640)。今有《五雅》、《四库全书》等版本传世。全书
科举科目之一。简称明法。汉代诏令察举人才,所设科目有明习法令一项,即为明法之始。唐太宗时置为常举科目。用于考试法令专门学问,选拔明习法令的专门人才。考试内容为试律七条,令三条,全通为甲第,通八条为乙第
战国末人。西周大臣。时韩、魏易地,于西周不利。他赴楚说楚王,言魏有南阳(今河南济源至淇县一带),郑地、三川(今河南黄河以南、灵宝以东的伊、洛流域与北汝河上游地区),则楚方城以外之地必危,韩有上党(治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