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悔翁自书记年
书名。清汪士铎撰。谱主为晚清著名学者,有《南北史补志》、《水经注图》等多种著作存世。是谱起嘉庆七年(1802),迄光绪四年(1878)。记经历及家事变迁颇为简略,惟著述与学术造诣甚详。近人邓之诚录入所撰《骨董琐记》卷四,有1926年和济印刷局排印本。
书名。清汪士铎撰。谱主为晚清著名学者,有《南北史补志》、《水经注图》等多种著作存世。是谱起嘉庆七年(1802),迄光绪四年(1878)。记经历及家事变迁颇为简略,惟著述与学术造诣甚详。近人邓之诚录入所撰《骨董琐记》卷四,有1926年和济印刷局排印本。
书名。明末蒋平阶撰。一卷。是书述东林门户之立及朋党之争。始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终于崇祯十六年(1643)。对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之争及客氏、魏忠贤之祸,辽东经抚之更动,均未叙述。其中亦有不尽符
见“俟利发”。
亦称窎居人户。指外出谋生的人户。元代北方窎户甚众,设有专官管理。至元三年(1266)定制:窎户种田他处者,在种田之处征田税,附籍之处科丁税。
学校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由直隶省城保定农务学堂改建而成。以农桑为主业,制造为副业,力求改良兴民利。分速成、预备两科。速成科,学习以一年为限,由外国教习教授农、桑各专门学;预备科,学习五年卒业
外商企业。清光绪十七年(1891)由英商创办于上海。资本三万两。主要经营以进口水泥加工制作的建筑材料。
书名。清钱大昕撰。四卷。大昕以明初修《元史》,不列艺文之科,乃取当时文士撰述,录其都目,以补前史之缺。分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各为一卷,其中再分子目若干。于辽、金作者亦附见于后。
即“朱有燉”。
书名。唐高少逸撰。原为二十卷,合为十卷。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因黠戛斯遣使朝贡,莫知其国本原,乃奏请诏少逸撰写本书,总述二百一十国事。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在今北京市西北。《明史·景帝纪》:正统十四年(1449),“右通政王复、太常少卿赵荣使也先营,朝上皇于土城”,即此。
536—590隋初昌黎徒河(今辽宁锦州)人,字定东。鲜卑慕容氏后裔,北魏时改姓豆卢氏。西魏时,受业国子学,略涉文艺。入北周,授稍伯下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封丹阳郡公,以左武伯中大夫就学于露门学。转渭州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