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仁和
明四川华阳(治今成都)人,字民怀,号托斋。弘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嘉靖十六年(1537)官至工部尚书。次年改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俱兼翰林学士。不久致仕。
明四川华阳(治今成都)人,字民怀,号托斋。弘治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嘉靖十六年(1537)官至工部尚书。次年改礼部尚书,掌詹事府,俱兼翰林学士。不久致仕。
1082—1135即赵佶。北宋皇帝。1100—1126年在位。神宗子,哲宗弟。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即位。初欲调和熙、丰与元祐
书名。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小戴记》、《小戴礼记》。战国至汉初儒家学者各种仪礼论文选集。相传西汉戴圣编。四十九篇。成书过程有二说:东汉郑玄《六艺论》称,《汉书·艺文志》著录之《记》百三十一篇
?—1358元磁州(今河北磁县)人。随兄董抟霄镇压起义军,任淮南行枢密院判官。至正十八年(1358),在南皮(今属河北)被毛贵军杀死。
清政府与朝鲜政府订立的条约。光绪八年八月二十日(1882.10.1),由直隶总督、署北洋大臣李鸿章督同津海关道周馥等人,与朝鲜政府使节金宏集等签于天津。凡八条。主要内容:(1)开放海禁,两国商船听其驶
1553—1583又称大成那吉、把都台吉等。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领主。俺答汗之孙。幼失双亲,由祖母抚养,极受钟爱。隆庆四年(1570),愤俺答汗夺其所聘之妾,携妻大成比吉等十余人降明,明廷授以指挥使职,以
诸侯卿大夫私家臣属统称。春秋、战国、秦、汉均称。春秋战国卿大夫宗族及政权组织称家,总管家务称宰,下设司徒、司马、工正、马正等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我家臣也,不敢知国。”汉代诸侯王家臣有行人、洗
?—125东汉沛国洨(今安徽固镇东)人,字伯始。安帝永初中辟司徒府,三迁廷尉正。以明习法律,擢拜尚书,使居三公曹,其典法务在宽详,于汉法颇多建树。奏《决事比》二十三条,以省请谳之敝,又请除蚕室刑等,事
商王。名绚。太甲之子。继太甲即位。伊尹卒,沃丁以王礼葬之,祀以太牢,亲自临丧三年(《初学记》卷二引《帝王世纪》)。
见“内三院(1)”。
金铸钱场。即代州钱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立,铸大定通宝。二十年铸钱成,改名阜通监,设钱监、副监、丞各一员,以州节度、同知、观察判官兼领其事。后因所铸滥恶,于二十九年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