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灵渠

灵渠

原名澪渠,亦作零渠或秦凿渠,后又名湘桂运河或兴安运河。在广西兴安县境内,中国著名水利工程之一。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因转运粮秣需要,命史禄兴修,以沟通湘、漓二水,联系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全长34公里。工程主要分南渠、北渠、斗门、堰坝等。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三,而注于漓江;北渠占总水量十分之七,而汇于湘江,故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斗门(或作陡门),是建在南、北渠上一种集中比降、提高水位的设施。历代屡有改建。唐代有十八座,宋代增至三十六座,清代则为三十二座。顺次启闭,增高水位,可使行船越过高地。既便舟楫,又利灌溉,为船闸的先导,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航措施。堰坝是建在渠道里的一种拦河蓄水,引流入沟灌田的设施,与今堰坝结构相似。秦汉以后,中原地区与岭南交通,大多取道于此。近代因公路、铁路的修筑,航道的作用逐渐消失,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河渠。1949年前年久失修,堤坝崩塌,渠道淤塞。建国后不仅把灵渠原有的堰坝、堰沟修复加固,而且新建许多水渠、水库和水电站,灌溉面积也从二千一百多亩扩大到三万亩。

猜你喜欢

  • 市易上界

    官署名。北宋熙宁五年(1072),改市易务置,掌收购滞销货,出售市场缺货,以平抑市场物价。元丰改制,拨归太府寺。元丰七年(1084)复为市易务。

  • 三水梁燕孙先生年谱

    书名。凤冈及门弟子编。两大册。详记清末要员梁士诒在北洋编书局、外务部、铁路总局、邮传部任职期间参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有关活动史实。对民初政事记述尤详。有1939年刊本。

  • 吴州

    ①南朝梁太清三年(549)置。治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大宝元年(550)废。陈祯明元年(587)又置。隋开皇九年(589)平陈改为苏州。大业初又改吴州,三年(607)改为吴郡。②南朝梁承圣二年(553

  • 翁衮都喇尔

    即“汪兀都喇台吉”。

  • 丰陞阿

    ?—1909清满洲正白旗人,郭博勒氏,字厚斋。同治三年(1864)起在甘肃、宁夏等处充马队帮带,后擢升头等侍卫,调神机营当差。十二年随将军长顺调赴乌里雅苏台,参与镇压西北回民起义。光绪六年(1880)

  • 东园局丞

    官名。北齐于光禄寺东园局设,一人,掌诸丧事用具。

  • 易城县

    三国魏改易县置。治今河北雄县西北古贤。属河间郡。北魏复改名易县。

  • 内奏事处

    官署名。清内廷传递事件的机构。设于乾清宫西侧月华门之南。其称最早见于乾隆朝所修《清宫史》。以太监任职使,共十八名,不设首领太监,属四执事首领管辖。具体职掌参见“奏事处”。

  • 大金吊伐录

    书名。不著撰人名氏。二卷(或分四卷)。记金太祖、太宗对宋用兵之事,故以“吊伐”为名,为编集官府所存案牍而成。天辅六年(1122)只一条,自七年至齐刘豫的废立,举凡国书、誓诏、册表、文状、牒檄等类,按年

  • 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简称伊犁将军。官名。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驻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境)。辖新疆全境。节制乌鲁木齐都统、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伊犁参赞大臣、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总统各地驻防、换防绿旗诸营官兵;兼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