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北宋庆历七年(1047),避真宗谥号,改文明殿学士置。八年,丁度罢参知政事,遂加此职。旋以御史言紫宸不可为官称,改为观文殿学士。
963—1004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字太素。雍熙二年(985)进士。太宗朝累擢殿中丞、右司谏。真宗朝历知制诰、判大理寺、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峡路安抚使等,以吏才为真宗所赏识。曾预修《太祖实
?—355十六国时安定(治今甘肃泾川北)人。后赵末,与关西豪望劝苻洪称尊号。洪自称三秦王,任楞为前将军,领左长史。前秦苻健时,历尚书左仆射、司隶校尉、尚书令。健病重,受遗诏辅政。寿光元年(355)苻生
即宋钦宗赵桓。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赵构即位后,遥尊赵桓为“孝慈渊圣皇帝”,宋人因以“渊圣皇帝”或“渊圣”称钦宗。
即平靖关。《梁书·武帝纪》:普通五年(524),“武勇将军李国兴攻(魏)平静关,克之”,即此。
官名。即比部郎中,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比部郎中。
①金文又作“”。 西周初召公奭封国。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水经·渭水注》:“雍水东径召亭南,……故召公之采邑也。”遗物有“召伯虎簋”等。东迁后,别封于今河南济源市西邵源
清雍正二年(1724)分华亭县置。治青村所(今上海奉贤县东奉城镇),属松江府。1913年迁治南桥,即今治。
官署名。元代置,属中政院,掌奉中宫宝册。秩正三品,置卿五员,丞二员。
清江苏武进人,字在田。善医,尤精幼科。所著《福幼编》,详述小儿慢惊症之疗法。指出慢惊与急惊本属不同之症,其治法亦应有严格区别,纠正历来以一方治疗慢急两惊症者。又著有《遂生编》,对痘的治疗有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