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礼治

礼治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以礼治国,故名。与“法治”相对。《左传·桓公二年》:“礼以体政。”天子、诸侯、大夫、士,“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要求贵族各依其位遵守礼之规定,不得僭越,以协调内部关系。孔子大力提倡礼治,把统治者守礼与治民相联系,并把礼之适用范围从贵族扩大到被统治者。认为“上好礼,则民易使也”(《论语·宪问》),“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论语·为政》)。荀子把礼理解为人类物质欲求之“量度分界”,作出“故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的论断。

猜你喜欢

  • 矿兵

    矿徒组成的军队。明代矿徒为反抗官府和地主豪强的压迫,往往武装自卫。嘉靖时戚继光等曾募以抗倭。

  • 世家

    纪传体史书的一部分。创于司马迁《史记》,主要记述世袭封国诸侯的事迹,是开国承家、世代相续之意。以后的纪传体史书,除梁武帝敕撰《通史》以三国时蜀、吴为世家,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以十国为世家外,都归并于列

  • 养生

    道家用语。意为保全生命必须重视和研究养育身体之道。《庄子·养生主》:“惠文王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晋郭象注:“夫生以养存,则养生者理之极也。”

  • 普济方

    书名。由明太祖第五子朱橚主持,滕硕等汇辑而成。于永乐四年(1406)成书。四百二十六卷(为《四库全书》辑录卷数,一说原为一百六十八卷)。集明初以前各种医著中的方剂、杂说,以及道藏、佛经中的有关记载于一

  • 营造法原

    书名。清姚承祖撰。一卷。著者据家藏秘籍和图册于民国初撰,为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科讲稿。1937年由张至刚改编脱稿。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张氏再整理增订,1959年建筑工程出版社出版。1986年中国建筑工业出

  • 经世大典地图

    古地图名。元至顺二年(1331)虞集等所撰《经世大典》中之附图。原书久佚。此图系清魏源从《永乐大典》录出,刊于所撰《海国图志》中。图中所列地名,与《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相符。

  • 河州

    十六国前凉分凉州东部六郡地置。以州界近积石山,取《禹贡》“导河积石”之义为名。治枹罕县(今甘肃临夏市)。西秦末地入吐谷浑。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于此置枹罕镇,太和十六年(492)复改为州。辖境相当

  • 纥石烈鹤寿

    ?—1222金河北西路(治今河北正定)山春猛安人。初充亲军,后中武举,任蔡州褒信县副巡检。泰和六年(1206),宋军围蔡州(今河南汝南),他率勇士夜袭宋营获胜,收复新蔡等三县。大安三年(1211),任

  • 屈宜咎

    即“屈宜臼”。

  • 仓部长史

    官名。麴氏高昌国置,为仓部长官,员一人,掌粮食仓储出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