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原县
隋大业元年(605)分安定县置。治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梁原。属安定郡。唐属泾州。贞元元年(785)地入吐蕃。四年复置。元至元十一年(1274)并入灵台县。《旧唐书·李元谅传》:贞元四年,“加陇右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临洮军使,移镇良原”,即此。
隋大业元年(605)分安定县置。治今甘肃灵台县西北梁原。属安定郡。唐属泾州。贞元元年(785)地入吐蕃。四年复置。元至元十一年(1274)并入灵台县。《旧唐书·李元谅传》:贞元四年,“加陇右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临洮军使,移镇良原”,即此。
宋代无品武阶官名。位守阙进义副尉下、同进勇副尉上。
①官名。明代置为武散官,从二品,初授。②明清宗室封号。明代郡王由嫡长子袭爵,余子封镇国将军。清沿明置,为宗室封爵十二等中第九等。位列不入八分辅国公之下,有一、二、三等之别。
官名。主管祆教。唐代设萨宝府,全称萨宝府祆正,视从七品。
1870—1945直隶丰润(今属河北)人,原名作霖,字小川。京师大学堂首届毕业,奖文科举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日俄战争爆发后,在关外创抗俄铁血会。次年组织华北救命军,要求清廷改革。三十二年入同盟
清满洲正白旗人,字小山。翻译生员。曾任归绥道。光绪十一年(1885)任安徽按察使,次年迁布政使。十六年护理巡抚。十八年任山西巡抚,旋被革职。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夏采置,为春官府夏采司长官,但权限更大。掌帝王丧葬事务。正四命。下设小夏采上士以佐其职,领守陵上士、守墓中士、职表中士等官属。北周沿置。隋开皇元年(581)罢。
石经名。又称唐石经。唐开成二年(837),依宰相兼国子祭酒郑覃所奏,刻石经,立于长安城内务本坊国子监太学。共一百十四石,两面刻文,字体正书,标题隶书,共二百二十八面。计有《周易》、《尚书》、《毛诗》、
1308—1366元蒙古逊都思氏,字彦明。元统进士。授将仕郎、台州路达鲁花赤。至正元年(1341),任行都水监经历。改集贤待制,除吏部员外郎。奉命至江浙籴米,充军饷。后历官吏部侍郎、工部侍郎、保定路达
①在今浙江天台县北六里。因土色皆赤,状似云霞,望之如雉堞而得名。又名烧山。是登天台必经之地,有天台南门之称。《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赤城霞起而建标”,即此。“赤城栖霞”为天台十景之一。②今四川
①战国时人。魏国大臣,子夏弟子。魏文侯攻灭中山,他因翟璜之荐,曾为中山相,颇有政绩,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曾建议魏文侯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