蓑衣渡
渡口名。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湘江边。清咸丰二年(1852)四月,太平军舟师由广西东进湖南,清军江忠源设伏蓑衣渡,与太平军鏖战两昼夜;太平军弃船从山路入湖南境。
渡口名。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湘江边。清咸丰二年(1852)四月,太平军舟师由广西东进湖南,清军江忠源设伏蓑衣渡,与太平军鏖战两昼夜;太平军弃船从山路入湖南境。
官名。清代置,为大学士衔名之一。顺治十五年(1658)改内三院为内阁后,始加大学士殿阁衔。乾隆十三年(1748)省。
元代掌管回回人伊斯兰教徒事务的机构。参见“哈的”。
古代掘土耕地的农具。耒、耜原为两种。耒系木制,曲柄,下端有双齿,加以踏脚用的横木,用以刺土翻地,在龙山文化至商代遗址中曾发现用之掘土的痕迹。在耒的下端安装骨或石铲称为耜。后铲部改用金属制造,逐渐取代木
书名。清末余鸿观著。六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夏成书。是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军蓝朝柱、李永和部转战四川时,被杀清将、豪绅、团勇的事略总集。资料得自见闻及辑录他人诗文、杂集。所列姓名以年为序。征引资料
1443—1523明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宣之,号两峰居士。成化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右副都御史。正德四年(1509)官至刑部尚书。次年以左都御史总制川、陕、湖广、河南四省军务,镇压蓝廷瑞、鄢本恕起义
?—1265南宋眉州井研(今属四川)人,字存斋。魏了翁弟子。嘉定进士,对策即极言宰相史弥远之过。助李心传修纂《四朝会要》和《中兴四朝国史》。入对,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陈备边三策。出为吉州通判,转衢州。
在今陕西石泉县西北饶风岭上。南宋绍兴三年(1133),金撒离喝破饶风关,入兴元府,即此。
官名。秦置。亦称治书御史、持书侍御史,简称御史、侍御。或说西汉宣帝时令侍御史二人治书(管理图籍文书),遂有其名。东汉为御史台属官,置二员,秩六百石。职掌依据法律审理疑狱,与符节郎共平廷尉奏事,选御史考
?—764唐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人。宦官。因拥立代宗而获宠信,任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代李辅国判元帅行军司马,升骠骑大将军。总领禁兵,权震天下。嫉功害能,妄杀大将来瑱,排斥宰相裴冕,谗毁李光
书名。清王元綎撰。全书有正文四卷及外纪一篇。元綎,山东宁海(今烟台)人。光绪进士。书中较详细地记载了野蚕种类、名称、饲蚕所用树叶种类、种树育蚕方法、缫丝织绸技术及缫丝工具等,并附有“野蚕茧绸出口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