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郛
书名。元陶宗仪编。一百卷。仿宋曾慥《类说》例,选辑元以前之笔记、小说、史志、诸子等汇编而成。采用之书达六百余种,其中有原本久亡,从类书中抄合其文者。元代刊行,原本已佚,近人据明抄本配齐,有涵芬楼排印本。又有一百二十卷本,为明陶珽所增订,收书达一千多种,但错误较多,有清顺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本。
书名。元陶宗仪编。一百卷。仿宋曾慥《类说》例,选辑元以前之笔记、小说、史志、诸子等汇编而成。采用之书达六百余种,其中有原本久亡,从类书中抄合其文者。元代刊行,原本已佚,近人据明抄本配齐,有涵芬楼排印本。又有一百二十卷本,为明陶珽所增订,收书达一千多种,但错误较多,有清顺治三年(1646)宛委山堂本。
古国名。(1)或作廖,或谓即古国,叔安裔子董父事舜,为豢龙氏,其后为董姓,蓼在今河南唐河南八十里。春秋时为楚所灭。(2)或作鄝,偃姓,皋陶之后,在今河南固始东北。公元前
清代民间拳种和秘密结社之一。因练拳的架子犹如“落地梅花”而得名;一说练拳者于每年梅花盛开季节约期赴会,比武亮拳,故名。康熙年间,河南滑县已有人传习,至咸、同年间,盛行于直隶(今河北)、山东各州县,成为
?—1642明末陕西延安人,本名李万庆。崇祯初与张献忠、罗汝才起义。崇祯八年(1635)为十三家之一。后转战于河南、湖广、陕西。十二年在内乡降于左良玉,授副总兵。十五年被李自成俘杀于襄城。
官署名。清代盛京刑部所属四司之一。康熙元年(1662)设。掌边外蒙古狱讼案件。设郎中,满洲一人;员外郎,满洲一人;主事满洲一人、蒙古二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裁。
报纸名。贵州自治学社机关报。清宣统元年六月(1909.7)在贵阳创刊。张百麟、杨伯坚先后任总编辑。鼓吹反清,间亦宣传改良立宪。重点报道黔、川、滇、湘、粤、桂六省消息,力谋西南六省联合。日出一大张,日销
明沈与文室名。与文字辨之,号姑余山人,嘉靖时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家有野竹斋,藏书甚富,并刻有《诗列传》。
①(?—前119)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文帝时,以良家子从军击匈奴为郎。善射,常从文帝射猎,格杀猛兽。景帝即位,为骑郎将。吴楚反时,以军功显名。后历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云中等边郡
官署名。西夏置,西夏语音“京六罗”,为沿边重要地区设置的军事机构,分东、西经略司,各设经略使以掌其职。金代末年置为军事机构,设经略使、副使,统领军兵经略边地。贞祐二年(1214)二月宣宗罢按察司,四月
书名。清姚谌(宗诚)撰。一卷。记清道员赵景贤以乡绅办团练,在湖州抗拒太平军事。时姚氏参与戎幕,据闻见成此书。于赵氏刚愎自用,千总姚得胜投降太平军,及赵氏被俘杀经过等,记载颇详。
即授予官职。两晋及南朝宋时,诸州刺史临时授人以官职称为版授。北齐、北周时,朝廷对高龄之刺史、守、令及长者授以封衔、虚职,亦谓之版授,以别于通常之诏敕任命。参见“版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