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散
地名。见于《魏略·西戎传》。其地望主要有奇萨尔平高尔(Cisalpina-Gallia)和乌迟散(埃及的亚历山大)二说。前说似误。参见“大秦”。
地名。见于《魏略·西戎传》。其地望主要有奇萨尔平高尔(Cisalpina-Gallia)和乌迟散(埃及的亚历山大)二说。前说似误。参见“大秦”。
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改大兴府置,治大兴、宛平(今北京市区)。辖境相当今北京市辖区、天津市区海河和大清河以北地区,河北长城以南,遵化、丰南以西,以及廊坊市、保定地区的涿州、张家口地区的怀来县。属中
指一种神而玄的精灵之气。《管子·内业》:“灵气在心,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外。”实为道家所主张的本体的道的实体。其存于心中需要保养,“静则得之,躁则失之”。为孟子“浩然之气”的先声。
古族名。汉时西羌的一支。原居西宁东南平安县湟水支流(后因名该水为勒姐溪,故称)。东汉永初元年(107)与当煎羌首先发动起义,势力强大。永和年间又参加羌民起义,与汉护羌校尉段颎等战斗数年。失败后仍居金城
唐万岁通天元年(696)分丰阳县置。治今陕西柞水县。属商州。景龙三年(709)改属雍州,景云元年(710)复属商州。乾元元年(758)改为乾元县。
书名。五代何光远撰。原三卷,今本十卷,六十六条。皆以三字标题。记唐至五代十国时轶事琐闻,以蜀事居多。其中薛涛、牛希济、李珣等蜀中诗人事迹,尤可与孟棨《本事诗》、范摅《云溪友议》等书相参证。所录诗歌,为
?—62汉西域莎车王康之弟。建武九年(33)立。十四年,与鄯善王安同遣使至洛阳。十七年,请设都护。光武帝以其父子兄弟相约事汉,赐以西域都护印绶。后听敦煌太守裴遵不可假莎车王以大权之言,收还都护印绶,改
书名。明末清初方以智撰。除《开章》、《东西均记》外,凡二十六章。以为“均固合形、声两端之物也,古呼均为东西”,故名。写于隐居广西及湖南傜峒时期。顺治九年(1652)北归后完成,次年又加订正。主“公因反
1805—1815清多康丹却科(今四川德格)人。嘉庆十二年(1807)被认定为达赖灵童,次年迎入布达拉宫坐床,拜班禅七世为师。二十年暴卒于布达拉宫,年仅十一岁。
官名。东汉置,主伊吾卢(今新疆哈密西)屯田。明帝永平十六年(73)留兵屯伊吾卢城,置宜禾都尉屯田。后时废时置。顺帝永建六年(131)复令开设屯田,置伊吾司马一人。
又译阿刺章、哈剌章、哈剌张。元代云南地区名及族名。合剌,蒙古语,意为黑。章,或说即“爨”的蒙古语音译。作为族名,似指僰、罗罗人。作为地名,波斯文《史集》和《马可波罗行记》一般指云南地区。《史集》径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