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通津门

通津门

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外城东面汴河北水门。太平兴国四年(979)赐名,天圣元年(1023)改名广津门,熙宁十年(1077)复原名。《续资治通鉴》: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通津门”,即此。

猜你喜欢

  • 国朝典汇

    书名。亦称《明朝典汇》。明徐学聚撰。二百卷。是书采录明实录及其他明代稗乘,自洪武朝至隆庆朝,按类编成。其中卷一至卷三十三为“朝政大端”,即总论。卷八十七至一百零二为户部,卷一百三十七至一百七十三为兵部

  • 昌平县

    西汉置。治今北京市昌平县东南。属上谷郡。刘玄更始二年(24),王郎遣将徇上谷,寇恂击杀使者于此。东汉属广阳郡。后属燕国。北魏初废。东魏天平中复置。移治今县西南古城。属平昌郡。隋属涿郡。唐属幽州。五代唐

  • 合同印记钱

    见“钞旁定帖钱”。

  • 安澜书院征信录

    征(徵)书名。一名《海宁安澜书院征信录》。清李圭编。二编。汇录有关安澜书院建立、管理之碑记、公牍、帐目等而成。先是院董汇抄成册,李氏任海宁知州时,即为编次。以嘉庆初年创建至光绪十九年(1893)为前编

  • 咸丘

    春秋鲁地。在今山东巨野县南。《春秋》桓公七年(前705):“焚咸丘”,即此。

  • 修门

    战国楚国国都郢(今湖北荆州西北)之城门。宋玉《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王逸注:“修门,郢城门名。”

  • 皖口

    又名南皖口。今安徽怀宁县东北山口,当皖河入长江之口。为长江沿岸军事要地。《资治通鉴》:三国吴嘉禾六年(237)诸葛恪率兵屯庐江皖口;南朝陈永定三年(559)遣镇北将军徐度将兵城南皖口,皆指此。宋置皖口

  • 闾左

    秦代居住于里门之左的贫民。闾指里门。《史记·陈涉世家》:“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历来注家对闾左解释不一。《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引应劭曰:“秦时以適发之,名適戍。先发吏有

  • 中葡北京条约

    原名《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葡萄牙在英国支持下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光绪十三年十月十七日(1887.12.1),由清政府代表奕劻、孙毓汶与葡方代表罗沙(Thomas de Souza Roza)签

  • 丘神勣

    ?—691唐河南洛阳人,后徙郿县(今陕西眉县东)。丘行恭子。永淳初,为左金吾将军。文明元年(684),奉武后命,于巴州迫废太子李贤自杀。后归罪之,左迁叠州刺史。复入为左金吾将军,深见亲委。受诏推审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