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盛
又名逻盛炎。南诏王细奴逻子。姓蒙氏。乌蛮(彝族)。传说唐永徽四年(653)奉细奴逻命入朝,高宗命为巍州刺史。上元元年(674)嗣立。在位时,五诏与河蛮部落受吐蕃威胁,常弃唐归附吐蕃,独南诏始终与唐保持友好关系,故多得唐的支持。一说逻盛与逻盛炎为二人。
又名逻盛炎。南诏王细奴逻子。姓蒙氏。乌蛮(彝族)。传说唐永徽四年(653)奉细奴逻命入朝,高宗命为巍州刺史。上元元年(674)嗣立。在位时,五诏与河蛮部落受吐蕃威胁,常弃唐归附吐蕃,独南诏始终与唐保持友好关系,故多得唐的支持。一说逻盛与逻盛炎为二人。
?—1750清满洲镶黄旗人,富察氏。乾隆九年(1744)奉命以副都统衔入藏总理藏务。曾与郡王颇罗鼐共同监视准噶尔首领至藏礼佛活动。十二年,颇罗鼐子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袭爵主事后,又协助办理戍兵要隘防准噶
见“阗池”。
汉代今文《尚书》学派之一。因欧阳氏传授,故名。西汉初,千乘人欧阳生学《尚书》于伏生,授兒宽,宽授欧阳生子,世代相传,至曾孙欧阳高,为博士,高孙欧阳地余以太子中庶子授太子,后为博士。地余子欧阳政为王莽讲
即“密①”。
楚国冠名。《后汉书·舆服志下》:“远游冠,制如通天,有展筩横之于前,无山述,诸王所服也。”《通典·礼十七·君臣冠冕巾帻等制度》:“远游冠,秦采楚制,楚庄王通梁组缨,似通天冠……。”后世因之。至元代始废
①官名。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建义元年(385)置,位左、右相及左辅下。后燕慕容熙光始元年(401),改北燕台为大单于台,置左、右辅,位次尚书。②汉代右扶风郡别称。为拱卫京师的三辅之一。因在京兆尹之右(西
官名。秦置,属詹事。汉因之,为祠祀令副贰,掌皇后宫祠祀。鸿嘉三年(前18)詹事省,遂并属大长秋。
北魏官制。道武帝天赐三年(406)定制,每县置三令长,官八品。
佛教法相宗大乘有宗认识学说。即“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
古代乐论。谓音律发端于此。七始:黄钟、林钟、太簇,天地人之始;姑洗、蕤宾、南宫、应钟,春夏秋冬之始。《汉书·律历志上》:“《书》曰: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七始咏,以出内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