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锡
发明于西周时期,至战国时普遍推广。当时大量的青铜容器、礼器、兵器、车马器等都曾采用此工艺。《诗·秦风·小戎》三次提到的“鋈”字即指此工艺。西汉后主要保留在铜镜工艺中,并沿用至明清。基本操作与镀金相似。镀锡主要作为装饰,也起到保护金属基体作用,铜镜正面镀锡主要为提高映照能力。文博界所谓黑漆古、绿漆古、水银古,均以古代青铜器表面颜色为标准而作的一种分类,这些不同色态都是铜器镀锡表层长期自然腐蚀的结果。
发明于西周时期,至战国时普遍推广。当时大量的青铜容器、礼器、兵器、车马器等都曾采用此工艺。《诗·秦风·小戎》三次提到的“鋈”字即指此工艺。西汉后主要保留在铜镜工艺中,并沿用至明清。基本操作与镀金相似。镀锡主要作为装饰,也起到保护金属基体作用,铜镜正面镀锡主要为提高映照能力。文博界所谓黑漆古、绿漆古、水银古,均以古代青铜器表面颜色为标准而作的一种分类,这些不同色态都是铜器镀锡表层长期自然腐蚀的结果。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掌陆军军官之班秩、阶品、封赠、袭荫,以及官佐之任职,凡军官、官佐并领其籍。辖任官、赏赉、考绩、旗务四科。置司长一人掌司事,下设科长四人,科员四十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分益阳、罗、湘西三县及巴、硖流民置,以在湘水之南得名。治今湖南湘阴县西北五十里;一说在今县北七十五里琴棋望。隋开皇九年(589)并入岳阳县。寻又以岳阳县改名。治今湘阴县西南二十
?—519北魏宗室。字道镜。孝文帝堂叔。袭封任城王。初为征北将军,出讨柔然。又任梁州刺史,使氐、羌款顺。转徐州刺史,以功迁中书令,改授尚书令。及帝迁都洛阳,以兼右仆射留守平城(今山西大同),击平恒州刺
427—482即萧道成。南朝齐创建者。公元479—482年在位。南兰陵(今江苏武进西北)人,字绍伯,小字斗将。初为宋雍州刺史萧思话左军中兵参军。明帝末,官至散骑常侍、太子左卫率。遗诏以右卫将军领卫尉,
见“出号”。
官名。《周礼》冬官之属。掌铸冶镈类生产工具。
本春秋鄅国,入鲁为启阳邑,战国属楚。在今山东临沂市北。《春秋》哀公三年(前492):“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荀子》:“楚有启阳”(按今本作开阳,系后世追改。参见“启阳县”),皆即此。西汉置县
①官名。三国吴置,使典军粮。《三国志·诸葛恪传》注引《江表传》:“权为吴王,初置节度官,使典掌军粮,非汉制也。”②节度使省称。③节制调度。《北齐书·唐邕传》:“七年,于羊汾堤讲武,令邕总为诸军节度。”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翼长”。
即“钟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