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平
隋河南洛阳人,字处均。北周时,曾助武帝杀宇文护。宣帝即位,为小司寇。素与杨坚友善。尉迟迥乱时,代贺若弼镇守寿阳。入隋,任度支尚书。开皇五年(585),见州县水旱灾害,百姓不能自给,奏令民间每秋出粮备荒,名曰义仓。转工部尚书。突厥达头可汗与都兰可汗相攻,奉诏往调和。历汴、许、贝、相等州刺史,俱有善政。以治邺闻名。进位大将军,拜太常卿,判吏部尚书事。仁寿中卒官。
隋河南洛阳人,字处均。北周时,曾助武帝杀宇文护。宣帝即位,为小司寇。素与杨坚友善。尉迟迥乱时,代贺若弼镇守寿阳。入隋,任度支尚书。开皇五年(585),见州县水旱灾害,百姓不能自给,奏令民间每秋出粮备荒,名曰义仓。转工部尚书。突厥达头可汗与都兰可汗相攻,奉诏往调和。历汴、许、贝、相等州刺史,俱有善政。以治邺闻名。进位大将军,拜太常卿,判吏部尚书事。仁寿中卒官。
土司名。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长官金姓。清顺治十五年(1658)归附。治今贵州福泉市西北,辖罗歪、地送(今地松)等地村寨。居民主要为苗族。
?—814唐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与吴少诚友善。少诚镇淮西,认为弟,奏授申州刺史。元和四年(809)少诚死,杀其子,自为留后,宪宗授彰义节度使,据蔡州。赋敛无度,畜养马匹,掠寿州茶山,劫商贾,
即“元英宗”。
即“益①”。
书名。宋方勺撰。十卷。勺尝居湖州之泊宅村,故名。记述元祐、政和间朝野旧事,及地理、杂记、诗文。是书盖方氏原本,另有《稗海》三卷本,虽非全书,然有数条,如记方腊起义等,较详于此本。清卢文弨曾合两本为一,
1808—1869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朴园,又字树滋。道光举人。官至抚州知府。其学得自父陈寿祺所传西汉今文经学。主治《诗》、《书》及《礼记》。著有《今文尚书经说考》、《礼堂经说》、《欧阳夏侯经说
秦置。治今河南许昌市。《汉书·灌婴传》:西汉高帝六年(前201),“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即此。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入临颍县。东魏元象二年(539)复置。北
明四川成都人,字宣子。崇祯进士。著有《蜀国春秋》。
秦置。治今河北井陉县西北北陉。属恒山郡。西汉属常山郡。隋大业初属恒山郡,唐属恒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省。八年复置,移治今县东北威州镇。属真定府。金天会七年(1129)于县置威州。蒙古宪宗二年(1
官名。五代后周殿前司长官。其下有殿前副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等。因其兵精强,赵匡胤以此职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北宋初以其权重,仅存其名。后不复置。辽代殿前都点检司置为长官。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