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寿县
隋开皇十一年(591)置。治今广西象州县。属象州,大业时属始安郡。唐大历十一年(776)后为象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省入象州。
隋开皇十一年(591)置。治今广西象州县。属象州,大业时属始安郡。唐大历十一年(776)后为象州治。明洪武二年(1369)省入象州。
明初与北元的战争。洪武三年(1370),左副将军李文忠奉朱元璋之命,以十万大军出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追逐元顺帝。明军连下兴和(今河北张北)、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闻元顺帝已死,太子
官名。西汉武帝时始置。为北军八校尉之一,位次列卿,属官有丞、司马等。领待诏射士,掌常备精兵,屯戍京师,亦任征伐。秩二千石。东汉建武七年(31)省,十五年复置,为五校尉之一,隶北军中候。掌宿卫兵。地位亲
即“桀”。
即今广东佛山市。相传唐在此掘得佛像,故名。北宋始有聚落,明逐渐发达,清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和商业都已相当繁荣,为全国四大镇之一。明末冶铁业和清中叶的织布业,都很有名。所铸锅行销国内,又为重要贸易地点。鸦
古国名。或作大食层檀国。指塞尔柱族(Saljuk Turks)在黑衣大食境内建立的政权。“层檀”是Sultan的对音,意为王。宋时,和中国关系友好。熙宁四年(1071)后,曾多次遣使至宋。
即“杨守仁”。
科举科目之一。唐代明经科有五经、三经、二经、一经之别。明一经者,即称为“学究一经”。代宗宝应二年(763),始实行以精通一经取士之制,称学究某经。贞元末年以后,学究一经屡见于记载,有时亦简称为“学究”
记载一州事迹的方志。明胡松撰《滁州志》、谢少南撰《嘉靖全州志》,是较有名的州志。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以礼治国,故名。与“法治”相对。《左传·桓公二年》:“礼以体政。”天子、诸侯、大夫、士,“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左传·庄公十八年》)。要求贵族各依其位遵守礼之规定,不得僭越,以协
官名。南朝梁置。天监七年(508),定为武职二十四班中的七班,普通六年(525)刊定将军名号时罢。北魏亦置,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定为八品下,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改为从八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