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克和卓
即“额色尹”。
即“额色尹”。
唐贞观元年(627)改平昌县置。治今海南文昌市北。元至顺二年(1331)移治今市治。历属崖州、琼州、乾宁安抚司、琼州府。
北京天坛回音壁围墙正中的一块石头。位于皇穹宇的石阶往南的第三块,又正好处在围墙中心。站在此石上鼓掌一次,可听到回响达三次,甚至多次。其因乃位于围墙正中的声音能等距离地反复为凹面墙反射回正中的结果。
?—317西晋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西北)氐人。前仇池国君。原姓令狐,为百顷氐王杨飞龙外甥。西晋武帝时,飞龙率部返略阳。无子,以其为子,改姓杨。飞龙死后,于晋元康六年(296)底率众还居仇池(今甘肃成县
即“素囊”。
元代诸王封号。授兽纽金印。至大元年(1308),云南王也先帖木儿进封。
1187—1225金永清(今属河北)人,字和甫。元太祖八年(1213),随父秉直归附蒙古。后从木华黎略地中原。十年,任右副都元帅。十五年,为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行真定府事。二十年,被金将武仙杀死。
汉武帝时颁行的法令,内容为惩处朝臣阿附诸侯为其谋利或与诸侯结党的违法行为。据《汉书·诸侯王表》,武帝时因衡山王、淮南王谋反,为削夺诸侯王势力,遂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律郑氏说,封
即袁炜、余有丁。皆为明浙江宁波府人,官至少傅、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皆好声酒自娱,享年五十八。虽袁为嘉靖进士、余为万历进士,然二人仕历、爱好相类,且余为袁所取士,故称。
?—534北魏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字伯将。初为兖州安东府主簿。后从军北伐柔然,南击梁,屡迁南道行台。太昌中,除左光禄大夫、河南邑中正。永熙三年(534),拜使持节、河内太守。丞相高欢出之为西荆州
见“太原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