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郎
明时苗族青少年称谓。穿耳戴环为饰,已婚则去之。
明时苗族青少年称谓。穿耳戴环为饰,已婚则去之。
1885—1924广东顺德人,字掞东,号瘿公,又号瘿庵。少时就读于广雅书院。康有为讲学于万木草堂,他入门为弟子。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副贡生,后屡试不第,以优贡生任邮传部郎中。清亡,任袁世凯总统
?—1129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字谦叔。元祐进士。为太学博士。元符三年(1100),因右正言邹浩事被牵连,获罪停官。徽宗嗣位,复官,除左正言。崇宁元年(1102),任讲议司详定官,不久改兵部侍郎
元乌思藏宣慰司所辖地方。据《元史·百官志》,元于此置千户四员。五世达赖《西藏王臣记》记乌思藏十三万户中有Thang-Po-Che万户,疑即此万户。今西藏穷结县西有地名Thang-Po-Che,或即其地
清政府在边疆防务问题上的一场争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至七十年代初阿古柏、沙俄侵入中国新疆;日本亦构衅于台湾。同治十三年(1874)清政府与日本交涉失利后,内部围绕东南“海防”和西北“塞防”问题发生争论
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东。《国榷》:洪武三年(1370)李文忠出师,进败元平章沙不丁于白海子之骆驼山,即此。
官名。隋炀帝置,为正六品武散官。唐改为昭武校尉。
书名。明陈司成著。二卷。于崇祯五年(1632)成书。内容分总例、或问、治验、方法及宜忌等五部分。记述了先天性霉(梅)毒及霉毒的传染性,肯定霉毒由性交和非性交传染及遗传等;并指出该病在治疗方面应采取隔离
清河南禹州人,字子征。同治元年(1862)恩科副榜。三年任宝丰县教谕。十年办理广德、建平垦务,招集流亡,恢复生产。光绪五年(1879)任石棣知县。十年升任泗州直隶州知州,倡建粮仓储粟以备不虞,修泗州夏
官名。北宋前期置,以朝官充任,为馆阁职事之一,掌有关编校书籍之事。元丰改制废。
命妇名号。汉代作为诸侯之母称号。晋正式加以册命。宋代臣僚封赠母、祖母,不问其存没,皆得此号。政和以后,凡已亡者追封不加“太”字。明代规定,凡子、孙任二品官者皆得封,但其丈夫尚在,则不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