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一夫多妻制家庭

一夫多妻制家庭

一个男子娶一个以上女子为妻组成的家庭形式。源于群婚制,为父系氏族公社后期典型的家庭形态,并长期残存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此类家庭常与一妻多夫和一夫一妻制家庭并存,非普遍通行的形式。最初出现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期。其时的一夫多妻以母女共夫、姐妹共夫为主,夫妻地位平等,子女或随母姓,或随父姓。随着父系氏族制的确立,生产资料逐渐为男家长所占有,于是形成以男家长为中心的一夫多妻家庭,子女从父姓,全体成员共住一幢大房或长屋。到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私有制发展,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加剧,贵族和富人利用财物买妻或通过战争抢掠女战俘为妾,出现妻妾型的一夫多妻制家庭。此类家庭夫权、父权突出,男家长对妻子、儿女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甚至有权将他们出卖或处死。妻子沦为丈夫役使的苦力和发泄性欲、生儿育女的工具。妻妾之间或众妻之间因争宠、妒忌纷争不断。诸妻一般各有单独居室或小屋,率领亲生子女独立生活。丈夫常与元配或宠妻在一起,轮流与众妻同居。生产资料及众妻的财产,全归丈夫所有。先秦时期盛行的姻媵制,古西戎和古羌人实行的“父卒,妻其群母;兄亡,妻其诸嫂”的转房制,为一夫多妻的另外二种类型。它既与原始群婚有渊源,也系父权制产物。历史上女真、蒙古等各民族的统治者和富人,曾普遍盛行一夫多妻。近代藏、门巴、珞巴、僜人、傣、凉山彝族、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以及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也存在一夫多妻制家庭。

猜你喜欢

  • 福陵

    清皇室祖陵。又称东陵。位于盛京城(今沈阳市)东北20里浑河北岸天柱山。为清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及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合葬陵。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努尔哈赤病逝,梓宫暂安沈阳城内。天聪三年(1629

  • 金赏

    ?—前42西汉大臣。匈奴休屠胡(屠各胡)人。※休屠王孙,秺侯※金日磾次子。初为侍中,与昭帝刘弗陵略同年,共卧起,赏奉车都尉。昭帝始元二年(前85),八、九岁,嗣秺侯。妻大将军霍光女。宣帝甘露四年(前5

  • 蒙能

    ?—1456明景泰年间苗族起义首领。湖广武冈(今湖南武冈)人。苗族。初充广通王徽炸府家僮。景泰二年(1451),徽炸欲主天下,命其与苗民联络起兵攻武冈。事败,徽炸降为庶人,他仍留在苗民中继续活动。六年

  • 洮州

    州、卫、厅名。原为吐谷浑居地。北周武成元年(559),明帝宇文毓遣大司马贺兰祥击破吐谷浑,拔兆阳、洪和二城。保定元年(561),于此地置州。治所在美相县(今甘肃临潭县西南70里,即古洮阳城)。辖境相当

  • 布洛陀

    壮语音译,意为“山里的首领”。壮族民间史诗与传说故事。长短不一,一般为11章。流传于广西红水河流域的巴马、东兰、凤山、天峨、南丹、河池、都安、马山和右江流域的百色、田阳、田东、平果等地。描述远古时代的

  • 不剌

    见“普剌”(2289页)。

  • 俍官

    参见“俍人”(1687页)。

  • 乌尔占

    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察罕斯奇布子。号车臣。驻牧固尔班赛堪。康熙二十七年(1688),率众归清,游牧茂明安界安苏默图格尔。二十八年授札萨克。三十年(1

  • 苦叉

    西域古地名。见《元史·西北地附录》,属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位下,《世祖本纪》作曲先,《耶律希亮传》及明《边政考》作苦先。今新疆库车。乾隆二十四年(1759),设办事大臣,光绪九年(1883)置直隶厅,

  • 乌兹别克汗国

    国名。又称月即别汗国。16世纪初年昔班后裔昔班尼在中亚地区建立的政权,故又称“昔班尼王朝”。15世纪20年代末,钦察汗国分裂,昔班后裔阿布尔海尔汗乘机崛起,占有西伯利亚西部及哈萨克斯坦广大地区。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