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杂字
见“杂字”(838页)。
见“杂字”(838页)。
?—508南北朝时期柔然可汗。郁久闾氏。※那盖子。柔然太安十五年(北魏正始三年,506),父卒,继位,号“他汗可汗”(一作“佗汗可汗”,意为绪王),改年号为始平。同年,遣纥奚勿六跋至北魏通和,被宣武帝
蒙古部名。清代青海辉特人专称。首领为卓哩克图和硕齐之裔。康熙(1662—1722)中,为避噶尔丹乱自准噶尔移住。初隶青海和硕特部,后以罗卜藏丹津反清,自为一部,建札萨克。袭贝子品级辅国公。归西宁办事大
狍皮上衣。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是鄂伦春人旧时的传统服装。用五六张夏季或初秋带毛的狍皮(俗称“红杠子”)制作,五六天制成,一般能穿二三年。式样与短的※“苏恩”相同,春夏秋
?—1860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字雨亭。道光间,历任护军参领、参将、副将等职。咸丰元年(1851),随向荣至广西镇压太平军,擢总兵,赏“铿色巴图鲁”名号。二年,援桂林,力战解围,加提督衔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内阁学士安布禄和侍读学士席密图两人负责建立。该驿道从北京出发,经顺义、密云等县到古北口,然后从古北口经过昭乌达、锡林郭勒两盟9旗到达终点站。9旗即翁
清末景颇族反帝爱国山官。云南陇川(治今陇川县)王子树地区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英帝国主义以武力胁迫清政府订立《中英续议滇缅界商务条款》,侵占中国云南边境大片领土。次年,中英两国代表在陇川勘界时
古部落名。乌蛮的一支。与※勿邓、※丰琶又合称※“东蛮”。唐时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境。所属有十低三姓、阿屯三姓、亏望三姓。首领称“都大鬼主”。贞元(785—804)中,都大鬼主※苴那时
地名。一称东科尔。位于今青海湟源县。雍正五至六年(1727—1728)置。为青海蒙古、西宁四十族与内地商民市易场所。初设参将1员、千把总3员,隶西宁县管辖。乾隆五十七年(1792),被定为丹噶尔厅所在
见“好屯卫”(937页)。
见“贡差”(9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