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令支
见“令支”(578页)。
见“令支”(578页)。
蒙古喇嘛教寺庙举行法会时的一种宗教仪式。蒙古语,意为“驱魔散祟”。又译“跳布扎”,俗称跳鬼、“撵鬼”、“打鬼”。从西藏传入。流行于内蒙古、青海等地。大寺庙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一般选在正月或四月。以求驱鬼
①满族姓氏。又作巴雅拉、巴雅喇、摆雅喇。世居虎尔哈部。地当今黑龙江省瑷珲县沿黑龙江左岸、宁安县、东宁县、吉林珲春西及松花江下游地区。清天聪至崇德年间(1627——1643),曾向后金贡貂皮、狐皮。后编
古地名。唐征高丽记事中的石城所指有二:(1)贞观二十一年(647),唐将牛进达等从莱州(今山东掖县)渡海攻取之石城,为今辽宁庄河县西北50里处城儿山古城(一说为该省境内叆河下游南岸石头城村的石筑山城址
?—761唐朝叛将。初名窣干。宁夷州突厥人。居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安禄山同乡。骁勇,通六蕃语。历任将军、知平卢军事,迁大将军、北平太守。天宝十一年(752),从安禄山讨契丹,以战功官至平卢兵马
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河流域,以昭苏、特克斯、尼勒克、新源、伊宁、察布查尔、霍城等县为最多。墓群分布地域大致相当于乌孙故地。1961年开始发掘。以昭苏县下台山口和萨勒卧堡(即萨尔霍布)附近最为集中,约有2
白族传统节日和街期。又称祭观音街、观音街或观音市。每年夏历三月十五日起在大理城西点苍山脚下举行,为期5—7天。相传唐代永徽间(650—655)某年三月十五日,观音菩萨来到中种峰下,征服了恶魔罗刹,开辟
拓跋鲜卑所建北魏铜币名。五铢钱重五铢(汉时二十四铢合一两,十六两合一斤),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东汉、蜀汉、晋、南齐、梁、陈、北魏、隋等皆有铸造,重量、形制、大小
我国彝族的传统文字。俗称老彝文,旧称“罗罗文”,史称爨文、韪书等。彝文属于表意文字,从形体上看,与汉字有相近之处,但它不是从汉字演变出来的。彝文起源于何时,众说纷纭,但学者们一般认为彝文创始非一人一时
西域古族名。又作众熨。源出小月氏。族分大众熨、小众熨2部。分布于沙州(今甘肃敦煌)以西,于阗(今新疆和田)以东地区。从事游牧。语言属突厥语族。宋时,与样磨、末蛮、格哆族、预龙族、割禄等部错居,统属于高
清代学者。满洲镶黄旗人。姓吴查拉氏。字子端,号晚亭、黍谷山樵。康熙四十九年(1710)举人,授内阁中书。乾隆元年(1736),荐举鸿博,预修《明史》,纂《本纪》,充《明史纲目》纂修官。善诗文,工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