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丹白旺秋

丹白旺秋

(1854或1855—1882) 即八世班禅。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生于后藏托甲竹仓(今西藏南木林境内)。丹增旺嘉之子。清咸丰六年(1856),在拉萨大昭寺释迦佛前,经金瓶掣签,认定为前辈班禅之转世灵童,被迎入祥领格桑颇章宫,承热振多吉匡呼图克图剃度,赐法名“罗桑班登曲吉扎巴丹白旺秋巴桑布”,次年,回扎什伦布执掌法台。十年(1860),承阿其呼图克图阿旺益西楚臣等受沙弥戒,学经听法。同治六年(1867),广延高僧,专攻闻、思、修三途,深解显密,尚通医学。七年至十二年(1868—1873),为蒙藏青康名地高僧传药师七佛、天行母等显密诸法仪轨、灌顶、修持等。亲撰戒律,整饬寺规。光绪元年(1875)受具足戒。二年,曾为3千余僧众摩顶、求福。四年(1878),为十三世达赖剃度、赐名。八年(1882),涅槃。灵骨供存于扎什伦布寺。著有《诗镜三章例喻》、《扎什伦布章程》等。

猜你喜欢

  • 申中·扎巴札喜

    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出生于宗喀之江嘉。从龙珠嘉措受戒出家,拜敦珠嘉措为师,于安多大部分寺院进行巡迥讲辩。后赴西藏,于哲蚌寺郭芒扎仓学习五部大论,由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受近圆戒,接受各种佛法经教。

  • 扎兰章京

    见“甲喇额真”(559页)。

  • 褚巴

    藏语音译,亦译“秋巴”、“处巴”,汉语称“藏袍”。藏族、门巴族的主要服装。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多用※氆氇缝制,又称毪衫。考究者用“细贴”(高级氆氇)或机制作面,以布或皮为里。有黑、本白或

  • 乞丐差

    旧时西藏※三大领主对乞丐也要征敛的劳役、实物或货币差。包括:一、向其领主缴纳的※人役税;二、领主修寺院、私宅和庄园时须作数日小工或交代金;三、如在※传召法会期间行乞,须事先从※铁棒喇嘛处购买乞讨证;四

  • 旧时云南德宏傣族土司在梁河阿昌等民族地区所设的一级行政单位。与※“㽘”相似。下辖5至8“挡”,每“挡”由一个较大的村寨或若干小村寨组成。由土司直接任命一名撮头,负责所辖各“挡”公共事务和

  • 后生节

    仫佬族传统节日之一。又称走坡节。流传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及相邻各县仫佬族聚居地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届时青年男女举行※走坡活动,通过对唱山歌找寻理想恋人,互送月饼和布鞋。是青年男女择偶社交的重要

  • 南僚

    唐宋时中国西南僚人的一大支系。参见“僚人”(2454页)。

  • 木垒

    准噶尔地名。今新疆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所在地。以地有河流环抱,故名。清初以前,向为准噶尔驻牧地。因为巴里坤西通乌鲁木齐孔道,为兵家必争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清军拟出兵征伊犁时驻营于此。以地广宜耕牧

  • 匠户

    元朝诸色户计之一。来源有二:一自战争中虏获而来,一从民间签发而来,主要是有一定技能的工匠,亦有本非工匠的平民。户籍自成一类。在官府手工业局、院直接管理监督下服役,从事营造、纺织、兵器、工艺品等各种手工

  • 不卒禄

    即“颉跌利施可汗”(21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