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贪訾离
西域古国名。王治于娄谷(今新疆呼图壁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40余,口230余,胜兵57。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都尉各1人。其国本为车师后王辖地,汉元帝(前49—前33年在位)时,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率众1700余降都护,遂分其地以处之,号乌贪訾离。三国时属车师后部王。
西域古国名。王治于娄谷(今新疆呼图壁县境)。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40余,口230余,胜兵57。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都尉各1人。其国本为车师后王辖地,汉元帝(前49—前33年在位)时,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率众1700余降都护,遂分其地以处之,号乌贪訾离。三国时属车师后部王。
见“北周律令”(534页)。
辽官名。亦作“牙署”。契丹语音译。《辽史·百官志二》谓大、小部族中石烈(相当于“县”的建置,一说意为“乡”)下均设有此官。是位次于夷离堇和※马步的次要官员。
古代东北地区部族名。居地《新唐书》称在“黑水靺鞨东北,少海之北,三面皆阻海”,即前苏联堪察加半岛。今有说在阿拉斯加半岛。唐贞观十四年(640),其首领遣子三译朝贡于唐,唐授其为骑都尉。地严寒,无五谷、
西夏寺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南的承天寺内。寺始建于夏毅宗天祐垂圣元年(1050),福圣承道三年(1055)建成。该寺系毅宗李谅祚为母没藏太后建,贮宋朝所赐大藏经,延请回鹘僧人登座演经,太后与
刊物名。内蒙古自治政府秘书处编。1948年10月创刊,铅印,16开,不定期。刊载法规、政令及重要政治文件。内容分重要命令、民政、财经、农牧、教育、交通、卫生、公安、工商和任命录等栏目。1950年1月2
古县名。西汉置。属牂柯郡,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南,一说在云南路南县。南朝梁废。其地今有苗、彝等民族居其境内。
藏区僧人从政为官的制度。由来已久,唐吐蕃时,僧人被准许参政,从政高僧地位高于俗官,谓之“豫国事者”,名为“钵阐布”,意为“大僧”或“高僧”,位即“宰相”职,入元,中央设总制院(后改宣政院),封萨迦派高
唐代云南哈尼族大首领。唐高宗显庆元年(656),与郎、昆、梨、槃四州大首领王伽冲、西洱河大首领杨栋附显等,同向唐朝贡方物。其所辖地区,一说在滇东南六诏山区、文山、砚山一带。一说在楚雄州至思茅一带。该部
见“护骨氏”(1059页)。
藏语音译,意为“章饰”、“告身”。是吐蕃用以区别其官员等级的标志。其官员之“爵位则以宝珠、大瑟瑟、小瑟瑟、大银、小银、大䃋石、小䃋石、大铜、小铜等为告身,以别高下。”又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