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祐元宝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仁宗乾祐年间(1170—1193)。有铜、铁两种。传世铜钱有真、行二体书。轮廓规正,文字精美。有“通宝”钱。
西夏汉文钱币名。铸于夏仁宗乾祐年间(1170—1193)。有铜、铁两种。传世铜钱有真、行二体书。轮廓规正,文字精美。有“通宝”钱。
?—1773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根敦长子。初授三等台吉。乾隆十七年(1752),驻防喀喇乌苏。十八年,以杜尔伯特台吉车凌投清,以兵护迎之,并擒擅入
①古族名。今乌兹别克族在元、明时的译称。13世纪初居里海附近。语言属突厥语族,其体质为突厥、蒙古、伊兰三种血统的混合。14世纪上半期钦察汗国(金帐汗国)月即别汗(1313—1341年在位)统治时期,国
契丹官署名。简称“鼓院”。为受理传达吏民申诉的机构。朝堂外悬鼓,申诉者击鼓上闻,是制原起于魏晋,称登闻鼓。唐于东、西朝堂(洛阳、长安)各置,由监门卫奏闻。辽景宗保宁三年(971)正月,“庚申,置登闻鼓
书名。清厉鹗撰。共24卷。初刻于乾隆八年(1743)。鹗,字太鸿,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作者引用史书、方志、碑刻等358种,仿裴松之注《三国志》体例,竭生平之力,对《辽史》详
?—1454明代瓦剌贵族,也先汗重臣。亦译巴延帖木儿。《明史》称其为也先弟。一说为蒙文史籍中的阿苏特部阿里玛丞相,阿鲁台太师之子,号哈丹特穆尔。领有平章、特知院等衔,统率瓦剌左翼诸鄂拓克。正统十四年(
元代蒙古官名。意为“掌灯烛事者”。元大都(今北京)留守司所属仪鸾局下设烛刺赤提领所,掌殿庭灯烛张设之事。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置仪鸾局始设。武宗至大四年(1311),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
藏传佛教寺庙。俗名圆亭子。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武烈河东。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为接待杜尔伯特部、哈萨克及布鲁特(今柯尔克孜族)各部至承德朝觐瞻礼而建。全寺分东、西两部分。西部依汉式寺庙建筑,由山
?—1758清朝将领。达斡尔族。乾隆十九年(1754),以甲兵从征卫拉特,因功擢侍卫。次年,迁头等侍卫,与俄疆吏斯喀比潭会于额尔齐斯河上,索要叛清的卫拉特蒙古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纳,未果。晋副都统,率兵
清代新疆山名。见《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书。《新疆识略》作额林哈必尔罕山。或作叶林哈毕尔戛山。属天山山脉。即今新疆沙湾、乌苏等县南之依连哈比尔尕山。
见“从太山”(3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