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伏允

伏允

?—635

隋代吐谷浑可汗。又作允伏,号步萨钵。※世伏弟。开皇十七年(597),兄被国人杀害,嗣立。遣使赴隋,表陈废立事,并请依吐谷浑“兄死妻嫂”风俗,娶嫂隋之光化公主为妻,获许。此后,与隋通好,“朝贡岁至”。炀帝时,双方关系恶化。大业元年(605),遣子慕容顺入朝长安,被扣为质子。四年(608),炀帝为打通中西陆路交通,遣使诱铁勒莫何可汗击破吐谷浑,迫之逃入西平(治今青海西宁),又乘吐谷浑王向隋求援之机,遣安德王杨雄、许国公宇文述率军掩击,大破其众,拔曼头、赤水等城,降者10万余口,六畜30余万。伏允南走雪山(今青海阿尼玛卿山),其故地皆为隋有,置州、县镇戍。五年,炀帝以“西巡”为由,再次对吐谷浑进行军事围剿,伏允兵败覆袁川,失都城伏俟城(今青海铁卜卡古城),逃至党项。十四年(618),乘隋内乱濒亡,尽复故地,臣属于突厥。唐武德二年至贞观八年(619—634),屡遣使至唐,并立互市;同时频扰唐沿边之松、岷、洮、叠、扶、兰等州。贞观八年,因扣押唐招抚使赵德楷,为西海道行军总管段志玄所败。次年,又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李靖所败,率部逃往于阗,后迁鄯善,归附吐蕃。同年为部下所杀。

猜你喜欢

  • 早慨

    公元6世纪云南云龙阿昌族酋长。又作早概。酋长猛猎孙。继任酋长后继续与布朗族斗争,杀其酋长底弄,成为云龙地区各部首领。开始制订“铁印券”,规定“无券不得擅立”,又规定“酋长以长子继”,把部落首领选举制改

  • 南剋部

    契丹部族名。据《辽史·国语解》:“北剋、南剋,掌军官名,犹汉南北军之职”。统和十二年(994),以※奚府二剋所辖民户分置2部,南剋部为其一。原民为所俘奴隶,时获释免,取得平民地位。设节度使统领,隶北府

  • 龙济光

    1867—1925清末民初两广官僚军阀。字子诚。哈尼族。云南稿吾卡第五代土官龙汝霖之子。幼好武,性刚愎,惯权术。不满长兄※龙觐光代办纳更土司事务,串通胞兄龙裕光逼其让权,出走四川、广西。光绪二十六年(

  • 烧钞

    元代指将破损之昏钞(烂钞)焚毁。大都(今北京)及诸路交钞库(又称行用库)按户部所定昏钞倒换体例,以料钞(又称新钞)易昏钞,所换昏钞加盖印讫退入库。每季各路令纳课正官解赴省部或行省烧钞库焚毁,由行者或廉

  • 教练使

    官名。西夏置,军职,李元昊建国初于12监军司内设之,党项与汉人均可出任。

  • 北魏平文皇帝

    见“拓跋郁律”(1360页)。

  • 好来宝

    蒙古民间古老说唱艺术形式之一。又作好力宝。蒙古语译音,意为“联韵”。是一种音律和谐、节奏明快的口头文学。最鲜明的形式特征是押头韵(各行诗头一个音节谐韵),有四行一韵,二行一韵,隔行对韵,或交叉换韵等。

  • 和琳

    1753—1796清朝大臣。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副都统常保子,权臣和痀弟。乾隆四十二年(1777),由笔帖式累迁至郎中。五十一年(1786),署杭州织造,后擢湖广道御史。任内,巡视山东漕运,请改河

  • 弘化公主

    624—698唐代吐谷浑王妃。唐宗室女。又作弘化长公主、西平大长公主、西平公主。贞观十四年(640),嫁吐谷浑王※诺曷钵,由淮阳王李道明、大将军慕容宝护送至吐谷浑,“资送甚厚”。永徽三年(652),携

  • 协邦木

    藏语音译。※封地文书(萨兴噶登)之一种。指原西藏地方政府时代,由达赖喇嘛或摄政盖印颁发的、写明某地或某领主产权及应负担和应减免差役、租赋的文诰。参见“萨兴噶登”(20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