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学校之一种。景宗元昊于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建。以谟宁令(天大王)野利仁荣主其事,将《孝经》、《尔雅》、《四言杂字》译为蕃语,用蕃文(西夏文)书写,教授学生。学生皆选自蕃、汉官僚子弟。学成后
碑刻。明隆庆五年(1571)立。张翀撰。记明军杀壮族农民、掠牛马器械等情况。为研究壮族史韦银豹起义事件的实物资料。原碑下落不明。其文载于(光绪)《永宁州志·艺文篇》。
见“帕察沙布伯克”(1400页)。
藏语音译。吐蕃官名。长庆《唐蕃会盟碑》有载。系执掌经济财务的官员,有时也与军队中的筹粮及军需筹算相关。“资悉波”为执掌会计事务的官员,“折逋”意为“大”,约相当于大会计使。
穆斯林商人在中国的居地之称。唐宋元时期,来中国广州、泉州等地朝贡经商的穆斯林商人众多,或与汉人杂居,或聚居于城市之一隅,谓之“蕃坊”。由蕃长司蕃长统察公事。蕃坊处建有礼拜寺、市场。时广州、泉州、杭州、
见“车凌端多布”(281页)。
地名。今陕西华阴县东南。故名阴晋、宁秦。西汉高帝八年(前199)更是名,属京兆尹。东汉至晋隶弘农郡。北魏改隶华山郡。东晋武帝太元九年(384),前燕国君慕容儁子慕容泓,乘前秦淝水之战兵败之机,据华阴,
?—555南北朝时梁将领。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先世系乌丸王氏,一说为汉王霸后裔。梁右卫将军※王神念子。天监(502—519)中,随父自北魏奔梁。史称其“学涉该博,尤明《左氏春秋》,言辞辩
?—1769清代将领。蒙古正蓝旗人。姓巴鲁特氏。乾隆十三年(1748),由前锋派往金川军营。十四年撤回,授前锋校。二十年(1755),随军征准噶尔部达瓦齐于伊犁。二十三年(1758),随将军兆惠征小和
战国时中山国国君。属白狄鲜虞氏,姬姓。周威烈王十二年(前414),立为国君,称中山武公,建都于顾(在今河北定县),是初见于文献记载并拥有“公”衔的中山国君。据中山国方壶铭追述,武公之前,尚有文公。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