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兀山卫

兀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作鄂山卫,并说清代有鄂山,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北77里。

猜你喜欢

  • 榜识

    即“榜什”(2420页)。

  • 弘善寺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红山寺。在青海民和县。因位于白家藏,故又称白家藏寺。建于清初,原址在一红石山上。道光年间(1821—1850),建有大经堂、三世佛殿、护法殿等。初为唐尔垣寺属寺,后独立。寺内藏有顺治

  • 长孙翰

    ?—430北魏大臣。代人。鲜卑拔拔氏(后改长孙氏),蓝田侯长孙肥子。道武帝拓跋珪时,以善骑为猎郎。天赐五年(408),父卒,袭爵。次年,珪卒,子拓跋嗣在外,翰与拓跋磨浑迎立之。迁散骑常侍。以功累迁平南

  • 德和洋行

    解放前新疆乌兹别克族商行名。1881年塔什干乌兹别克人美尔沙里巴依和拉合满巴依创设,位于塔城。主要经营棉花、皮毛等土特产的出口,并输入俄货。不久,美尔沙里巴依移居乌鲁木齐。因招收通晓汉语的哈孜巴依为领

  • 章嘉呼图克图一世

    见“阿旺罗桑曲旦”(1244页)。

  • 青裤瑶

    又名“黑瑶”。部分瑶族称谓。因服饰尚青而得名。原先散居于黔南荔波县各地,以狩猎为生,大约在明末清初辗转迁至荔波县东北30里的瑶麓。这里土地平畴,气候温和,在邻近布依族的影响下,逐渐定居下来转向农耕。

  • 正首领

    西夏军队职官。在将佐之下,小首领之上。有权正首领。

  • 打草谷

    契丹开国初期在战争中获取给养的一种方式。最早见载于《新五代史·契丹传》:“胡兵人马不给粮草,遣数干骑分出四野,劫掠人民,号为打草谷。”契丹兵制,凡民年15以上,50以下,皆隶兵籍,每正军一名,马三匹,

  • 典属清吏司

    清官署名。为理藩院下属机构。初为柔远司,继改旗籍司,乾隆二十九年(1764)改为典属司。掌管外札萨克各部旗疆域、封爵、会典、军旅、驿递、蒙藏各地喇嘛及恰克图贸易等事。为管理西藏事务,特设驻藏大臣两人,

  • 伊尔登

    1684—1749清朝将领。满洲镶红旗人。爱新觉罗氏。和硕敬谨亲王尼堪曾孙。雍正三年(1725),管武备院事,迁镶蓝旗汉军副都统。四年,改右翼前锋统领,袭其父赖士辅国公爵。六年(1728),擢正黄旗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