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都思不花
元朝宗王。又译兀都不花。蒙古孛儿只斤氏。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庶长子,英宗※硕德八刺异母兄。深受祖母兴圣太后钟爱,欲立为东宫太子,未果。仁宗延祐二年(1315),封安王,出镇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三年,朔漠大风雪,人饥畜毙,发仓赈灾民。五年,受封湖州路为分地。七年,闻父卒,奔丧大都(今北京)。英宗硕德八剌即位后,太后宠臣失烈门等谋废立,事发,被诛。受牵连,降封顺阳王,旋赐死。
元朝宗王。又译兀都不花。蒙古孛儿只斤氏。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庶长子,英宗※硕德八刺异母兄。深受祖母兴圣太后钟爱,欲立为东宫太子,未果。仁宗延祐二年(1315),封安王,出镇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三年,朔漠大风雪,人饥畜毙,发仓赈灾民。五年,受封湖州路为分地。七年,闻父卒,奔丧大都(今北京)。英宗硕德八剌即位后,太后宠臣失烈门等谋废立,事发,被诛。受牵连,降封顺阳王,旋赐死。
明代诗人。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回族。工诗。曾与文学家程敏政相唱和。有《香泉和篁墩学士》等诗传世。
1708—1757即七世达赖喇嘛。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藏族。康区理塘(今四川理塘)人。索南达结之子。由西藏甘丹、色拉、哲蚌三大寺认定为达赖喇嘛六世仓央嘉措转世灵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
即“代来城”(570页)。
古城名。又称绥来县北城。位于新疆玛纳斯河东岸准噶尔旧城阳巴勒噶逊附近。乾隆四十二年(1777)建。周3里7分有奇,高1.6丈。分设4门:东迎曦、西兆成、北庆丰、南来薰。与※绥宁城南北相峙。两城中间筑墙
傈僳语音译,或称“旺扒时”,意为“鱼氏族”。旧时云南怒江地区傈僳族氏族图腾名称之一。即以鱼为氏族图腾。传说因该氏族成员善于捕鱼,故名。鱼氏族成员把“鱼”作为自己的姓氏和本氏族的象征。至现代,随着汉文化
伊斯兰教派之一。清末民初由回族人※马启西(1865—1914)创立于甘肃临潭旧城。因以《天方至圣实录》、《天方性理》、《天方典礼》等“汉克塔布”(即用汉文写的经典),宣传伊斯兰教教义,故人称“汉学派”
见“完颜承麟”(1159页)。
清光绪年间贵州都匀反洋教事件。都匀内外套苗、水、布依等民族因不堪法国传教士勾结官府欺压百姓,以兴办洋务、建筑教堂传教为名,到处侵占土地,并网罗恶霸地主及地痞流氓为教民,横行无忌,向官府控告亦不予伸张正
见“萧兀纳”(1992页)。
参见“促瓦长官司”(168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