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里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兀列河、兀列、兀力三卫同称作额埒河卫或额埒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兀列河、兀列、兀力三卫同称作额埒河卫或额埒卫。
见“布智儿”(468页)。
卓尼藏族始祖。吐蕃赞普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大臣。吐蕃人。相传奉命随军东移,驻防今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及四川若尔盖县黑河、白河、黄河汇流处(即今阿坝、松潘、若尔盖一带),任吐蕃征收赋税官,后
辽金时东北部族名。一作咬里没、阿里眉、鄂罗木、阿里玛。活动于今黑龙江东北一带。其中心在松花江与黑龙江汇合处附近的鄂里米(今黑龙江绥滨西敖来村)。与※剖阿里、※盆奴里(蒲奴里)、※越里笃、※越里吉合称为
西辽德宗天佑皇帝耶律大石年号。约1131—1133年,凡3年。
?—1591或1592※叶尔羌汗国宗室。※拉失德汗第七子。曾任和田总督。1570年,参加叶尔羌汗国并吞※东察合台汗国之征伐,并遣使向明朝进贡。16世纪80年代初,叛立,被※阿不都·哈林汗派兵平定,流放
十六国时期鲜卑乙弗部首领。率部驻牧于西海(又称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东邻南凉,南界吐谷浑。因居青海,号称青海王。初依附于吐谷浑,为渠帅,后归降西秦,封安北将军。晋安帝义熙九年(413),
明代东蒙古右翼满官嗔部领主。又译科赛、郭锡、浩锡等。满都鲁可汗部下※脱罗干子。成化十五年(1479),父子协同亦思马因翦除权臣磘加思兰,有功于汗庭,尚满都鲁次女伊锡克公主,称塔布囊(驸马)。史称“赤面
契丹语音译。“侈盛”、“丰盛”之意。余靖在庆历三年至五年(1043—1045)先后三次出使契丹,益晓契丹语,曾在辽兴宗的筵席上作汉语与契丹语交杂的《北语诗》,受到兴宗赞赏。首句为“夜筵设罢臣拜洗”,自
见“张堡城”(1182页)。
官名。满语音译。“凡担”,亦作“法一丹”,意为“仪仗队”,“章京”意为“有职守之官”。清初御前仪仗队的主持人。清崇德元年(1636),太宗皇太极曾谕,驾下旗鼓,今后不许再称“旗鼓”,满洲称“凡担章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