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应昌路故城遗址
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西南约2公里处。元至元七年(1270)修筑。名为应昌府。二十二年(1285),改应昌路。由于世为鲁王及鲁国大长公主等居地,故被称为鲁王城。城墙用土夯筑,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650米,最高处3—5米。城墙东、南、西三面正中开门,加筑瓮城。在城中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基地旁置有“应昌路新建儒学记”石碑一块。古城西南方土岗上,有佛塔一座,高约10米,塔身用砖砌成,与北京妙应寺(白塔寺)白塔造型相近。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里诺尔西南约2公里处。元至元七年(1270)修筑。名为应昌府。二十二年(1285),改应昌路。由于世为鲁王及鲁国大长公主等居地,故被称为鲁王城。城墙用土夯筑,呈长方形,南北长约800米,东西宽约650米,最高处3—5米。城墙东、南、西三面正中开门,加筑瓮城。在城中处规模较大的建筑群,基地旁置有“应昌路新建儒学记”石碑一块。古城西南方土岗上,有佛塔一座,高约10米,塔身用砖砌成,与北京妙应寺(白塔寺)白塔造型相近。现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34南北朝时期吐谷浑王。姓吐谷浑氏。《梁书》载:梁中大通二年(530),父※呵罗真卒,嗣立。受梁武帝封为宁西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五年(533),遣使至梁贡方物。其世子亦遣使向梁太子献白龙驹。
见“朱耶金山”(793页)。
古族名。今四川西部、中部的古代居民。《华阳国志·蜀志》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即《
隋朝将领。代郡鲜卑人。字长绪。有武略。北周时,历拜抚军将军、大将军,袭爵元寿县公。隋文帝即位后,历任襄州总管,进封谷城郡公,迁青州总管。后为御突厥进犯,出任朔州总管,文治武功均有建树。开皇五年(585
我国纳西族曾使用过的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是纳西语“弟子”、“徒弟”的意思。因为哥巴文创制于东巴文之后,又有不少字来源于东巴文的简化形式,所以改名“哥巴”,表示以东巴文为师的意思。有的学者认为哥巴文早
金代女真姓氏之一。亦称温迪罕氏。参见“温迪痕部”(2283页)。
古县名。东汉置,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北。属武陵郡。隋改孱陵,属澧阳郡。澧水过其县,可溉田数千顷。昔为※廪君蛮和※槃瓠蛮所居之地。
见“大司农司”(92页)。
1432—1496萨迦派密法传承贡噶支派之创始人。藏族。生于吐蕃创造文字大德图弥桑布扎家族,故称图敦(意为图族上师)。幼名扎阿杰布。从绛巴林巴受比丘戒。师事扎托巴索南桑波,学习萨嘉派子孙院所传密法。明
见“撒苏”(24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