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匈奴

匈奴

古族名。又称“”。殷周鬼方、猃狁之后。战国时活动于燕、赵、秦以北地区,常扰边地,3国筑长城以拒之。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为蒙恬所败,失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及王庭头曼城(今内蒙古包头市东),北徙。秦汉之际,冒顿单于(前209—前174年在位)乘中原楚汉相争之隙,东并东胡,西破月氏,南降楼烦、白羊,北服浑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势力渐强,拥兵三十万,控制长城以北广大地区,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游牧民族国家。立庭于中部,与汉代郡、云中郡相对。在单于下置左右贤王(屠耆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等,执政务,以24个万骑长掌军。其族以单于之姓挛鞮氏为最尊,呼延氏、兰氏、须卜氏、丘林氏亦为名族,常与单于联姻。汉高祖七年(前200),大败汉军于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困高祖于城东北白登山,迫汉结和亲之约。文帝(前180—前157年在位)初期,又相继灭月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26族,势益盛,不断扰汉边。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元狩二年(前121)、四年,连续为汉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所败,失河南地,自是,漠南无单于王庭。宣帝本始三年(前71),又遭丁零、乌桓、乌孙及汉军四面攻击,死伤数万,族众饿毙者达十分之三,畜产失十分之五,势衰。继而统治集团内讧,于五凤元年(前57)出现※呼韩邪、※屠耆、※呼揭、※车犁、※乌藉5单于纷立和混战局面。继而又出现呼韩邪与※郅支单于争战之势。甘露二年(前52),呼韩邪附汉,与汉保持和好关系达60余年。新朝王莽奉行歧视和压制政策,擅改“匈奴”名为“恭奴”,更“单于”为“善于”,欲分其地为15国,分而治之,使和好关系破裂。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2部,南下附汉者称※南匈奴,留居漠北者称※北匈奴。和帝永元元年至三年(公元89—91年),北匈奴屡为汉和南匈奴所败,部分西迁,余众10余万落为鲜卑所并。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南匈奴呼厨泉单于朝魏,被曹操留于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部众被分为5部,散居于兹氏、祁县、蒲子、新兴、大陵5县,不复为统一势力。两晋十六国时期,其分支※屠各胡、※卢水胡、※铁弗匈奴兴起,先后建“汉—※前赵”(304—329)、※“北凉”(397—460)、※“”(407—431)等国。这些政权灭亡后,余众逐渐与当地各族相融合。原以游牧、狩猎为业,盛产名马,逐水草迁徙,居无常处,无城廓、耕田之业,以穹庐为舍,食肉酪,衣皮革。秦汉以后,在与中原长期交往过程中,渐习农业,种黍稷,有积粟,治楼以藏谷,开始凿井筑城。手工业能制弓矢、刀铤、轒辒(车辆)、服匿(陶缶)。在边地与汉人通关市,交易额一次多达牛马万余头。有语言,无文字,曾习用过汉字。其俗岁有※三龙祠,于正月、五月、九月祭天地、鬼神、先祖。人死有棺椁,无封树丧服。(表见下页)

猜你喜欢

  • 阿答里急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又作阿答儿斤、阿答儿乞、合答儿斤、阿大里吉歹、阿答里吉歹。与成吉思汗所出孛儿只斤氏同源,皆出自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据《元朝秘史》,为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堂弟阿答儿乞歹后裔,依《

  • 翁昆

    即“翁衮”(1895页)。

  • 奶妈田

    明清时壮族、布依族地区土司统治区域的田地名称之一。流行于桂西及黔西南罗甸、望谟、安龙、贞丰等地。由土官授与其境内土民耕作。耕者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不得转让典卖。耕土期间,收获归耕者所有,不需缴纳公

  • 花当

    ?—1530明代蒙古朵颜卫首领。一作和通。成吉思汗部将※者勒篾(折里麦、济拉玛)后裔,朵颜卫都督阿儿乞蛮曾孙,打卜忽子,弘治十八年(1505),达延汗东进,朵颜卫被残,父不久去世。正德二年(1507)

  • 榜实

    即“榜什”(2420页)。

  • 阿思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置。“阿思簇”,又作“阿昔簇”、“阿昔亦簇”。属松潘卫,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洪武二十一年(1388),其地为朵甘地方部族所扰掠,被杀伤30余人,牛马羊损失无数,该

  • 驱口

    指在战争中被俘虏并被强迫为奴而供驱使的人。主要发生于蒙古灭金、灭宋及元朝镇压人民起义的战争过程中。窝阔台灭金时尤著。当时贵族,将校所掠占的俘奴,几居金统治区残存人口之半。占有者称“使长”,被占有者属于

  • 缅濮

    参见“闽濮”(1727页)。

  • 丁洪贵

    ?—1894清代云南永北各族抗清斗争首领。傈僳族。永北(治今云南永胜县)鱼洞波人。因不堪永北土知州高履坤(白族)暴虐凌辱和压迫,于光绪二十年(1894)二月,联合吴管事、谷老四等及普米、纳西各族人民千

  • 阿碌

    即“阿禄”(119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