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土默特
明代东蒙古土默特万户的另一名称。明代汉籍称其有“三枝十二部”,或云“共六大部落、一十二哨,东六、西六分巢”。今人据《蒙古源流》、《恒河之流》等考证,该集团应包括蒙古勒津(满官嗔)、多伦土默特(多罗土蛮)、畏吾儿沁(畏吾儿)、乌古新(兀慎、乌审)、乌鲁特(兀鲁)、弘吉喇特(王吉喇)、巴岳特(叭要、摆要)、巴林、麻古明安(茂明安、毛明暗)、达拉特(打郎)、杭锦等12大部,分左右翼,另有依德、依客、撒尔珠特、吉尔肯、布格勒斯等部所属不清。其沿革及演变详“土默特万户”(72页)。
明代东蒙古土默特万户的另一名称。明代汉籍称其有“三枝十二部”,或云“共六大部落、一十二哨,东六、西六分巢”。今人据《蒙古源流》、《恒河之流》等考证,该集团应包括蒙古勒津(满官嗔)、多伦土默特(多罗土蛮)、畏吾儿沁(畏吾儿)、乌古新(兀慎、乌审)、乌鲁特(兀鲁)、弘吉喇特(王吉喇)、巴岳特(叭要、摆要)、巴林、麻古明安(茂明安、毛明暗)、达拉特(打郎)、杭锦等12大部,分左右翼,另有依德、依客、撒尔珠特、吉尔肯、布格勒斯等部所属不清。其沿革及演变详“土默特万户”(72页)。
伊儿汗国第十六代汗。蒙古孛儿只斤氏。伊儿汗※旭烈兀后裔,麻合马之子。元顺帝至元元年(1335),不赛因汗死,无嗣,诸王争立,内乱迭起。五年(1339),被哈剌察儿(亦称洒克哈散)立为汗。辖地伊剌克(今
见“额勒里”(2532页)。
戎人中六支的名称。古代史籍对戎人部数记载不一。如《礼记·明堂位》作“六戎”,《周礼·夏官·职方氏》作“五戎”,《尔雅·释地》作“七戎”。此外,尚有八戎、九戎之称。均泛指中国古代西部地区各戎。据《尔雅·
元朝宗王。又译势都儿。蒙古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弟※合撒儿曾孙。袭封地,辖也里古纳河(今额尔古纳河)、海剌儿河(今海拉尔河)、阔连海子(今呼伦湖)一带。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附叛王乃颜反,遣所
见“巴达哈伤”(414页)。
即“吉里迷”(681页)。
即“乞儿诺尔”(123页)。
契丹语官名。《辽史·国语解》称:“敌烈麻都,掌礼官。”契丹王朝置有敌烈麻都司,负责宫廷礼仪,属北面朝官。下设敌烈麻都、总知朝廷礼仪、总礼仪事等官职。凡宫廷举行大礼,如※祭山仪、※瑟瑟仪、拜陵仪、腊仪等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拓跋思泰子。唐开元九年(721)父死,袭职,任右监门大将军、西平公、静边州都督。参与平定安史之乱,因战功擢容州刺史、领天柱军使。死后谥“勇”,赠灵州都督。
前340—前278战国时楚国政治家,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归州秭归(今湖北秭归)人。楚国君同姓贵族。《史记·屈原传正义》云:“楚王始都是,生子瑕,受屈为卿,因以为氏”。楚怀王时,因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