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疆域志
书名。清洪亮吉(1746—1809)撰。16卷。书成于乾隆五十年(1785),刊于嘉庆二年(1797)。有《国学基本丛书》本,并收入《洪北江全集》。本书记载了东晋时期北方十六国的疆域,国各一卷,以州为纲,分叙所领各州县沿革,附记山川宫阁。从卷一至卷十六,分别为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蜀、前凉、后凉、北凉、西凉、南凉、后燕(附西燕)、南燕、北燕、西秦、夏国。约13万字。是了解、研究匈奴、羯、鲜卑、氐、羌、卢水胡、賨人等所建政权疆域、建置的重要资料。
书名。清洪亮吉(1746—1809)撰。16卷。书成于乾隆五十年(1785),刊于嘉庆二年(1797)。有《国学基本丛书》本,并收入《洪北江全集》。本书记载了东晋时期北方十六国的疆域,国各一卷,以州为纲,分叙所领各州县沿革,附记山川宫阁。从卷一至卷十六,分别为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后蜀、前凉、后凉、北凉、西凉、南凉、后燕(附西燕)、南燕、北燕、西秦、夏国。约13万字。是了解、研究匈奴、羯、鲜卑、氐、羌、卢水胡、賨人等所建政权疆域、建置的重要资料。
见“甲郡马”(559页)。
见“兀的河卫”(111页)。“文东河卫”(388页)。
清代内蒙古著名寺庙。蒙古语“五当”为“柳树”,“召”为“庙宇”。藏语名“巴达噶尔”,意为“白莲花”。汉名“广觉寺”。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北约70公里五当沟内。内蒙古西部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
清代新疆城名。※“伊犁九城”之一。乾隆四十五年(1780)建,地名哈喇布拉克,俗称城盘子。由绿营汉军都司驻扎。同治十年(1871)沙俄入侵伊犁后城毁。遗址在今新疆伊宁市西北10里处。
即“答儿罕”(2238页)。
元代印活字版西夏文佛经时对活字的称呼。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杀虎口蒙古驿站道上的蒙古站。亦作吉尔苏特站。康熙三十五年(1696)十一月,康熙帝曾在此驻跸。西有虎斯台河,80里至巴彦布拉克站。
见“倭里罕”(1889页)。
即“霍博克赛里”(2549页)。
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人。初随汗王部众驻牧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清乾隆十九年(1754),受土尔扈特汗王敦罗布喇什派遣,借道俄境归国,于二十一年(1756)抵北京。七月,清政府应其请求,派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