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咸同起义

咸同起义

清代贵州苗族大起义。因发生在咸丰五年至同治十二年(1855—1873)之间,史称“咸同起义”。参加起义苗民达百万之众,遍及贵州东、东南及中部150余州县,延续达18年之久,是清代最大的一次苗民起义。苗民称之为“十八年反政”或“张秀眉反政”。咸丰五年(1855),台拱厅(今台江)※张秀眉、※包大度、李鸿基、张开格、潘老冒等受白莲教及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不堪满汉地主、官吏、高利贷者及商贾的盘剥与压榨,于三月十五日,以民间议榔形式在掌梅尼聚众举兵。攻台拱万城及清军汛堡。丹江、三穗等地苗民纷起响应。五月,都匀苗民※柳天成、金干干和贵定苗民※潘名杰等先后起义。六年十月,张秀眉起义军攻克丹江、凯里、黄平、施秉、清江、台拱等城。七年,与汉族号军及侗、布依、水等起义军联合,攻克瓮安、平越、荔波、古州、镇远、天柱等县城。起义军以台拱、丹江、清江、清平、黄平为中心,建立根据地及农民政权。惩治贪官污吏、地主豪强等,把没收的土地分给贫苦农民。每年收成除部分供作军需外,其余归耕者所有,不交粮纳税。起义军管理墟场集市贸易,社会秩序井然。同治三年(1864),太平天国革命失败后,清政府调集官兵全力镇压苗民起义军。四年,湖南巡抚李翰章派兆琛、李元度、周宏印等率湘军分道入黔。苗民起义军与侗族起义军采用突击战术,收复镇远、天柱,转攻铜仁松桃,直入湘西,破麻阳、沅州、晃州、黔阳、会同、靖州等城。六年(1867),清廷改派席宝田统帅,以枪炮装备湘军,围剿起义军。苗、侗义军退回贵州。七年,由于号军和侗族义军的失利,苗族义军处于孤军抗敌的境地。八年,席宝田集中湘、黔、川三省兵力分3路向苗族起义军发动总攻。三月,包大度率领义军在黄飘战役中大捷,歼清军2万余人。九年,清军攻占施洞口及台拱,进逼都江、八寨、麻哈。十年,丹江、凯里失守,张秀眉、杨大六、包大度等退守雷公山。十一年(1872),湘黔官军合围雷公山,张秀眉以10万义军在乌鸦坡与清军决战。包大度、九大白、九松等将领先后牺牲。四月,张秀眉、杨大六在乌东与清军肉搏,不幸被俘。余部由李鸿基率领退守古州、下江、荔波一带,继续战斗。十二年(1873),起义军将领全部牺牲,起义失败。

猜你喜欢

  • 塔哈尔赤

    突厥语tagharchi音译。官名。taghar意为“口袋”、“布袋”,加词缀chi表示职司,直译为“掌管口袋者”。其职责为征收实物税,向军队提供粮食。※叶尔羌汗国有此官职。

  • 灌奴部

    高句骊族5部之一。亦称南部或前部。5部按分布方位,以东、西、南、北、内命部名,其分布区在5部中的内部之南,故名。约有今朝鲜平安道一带地。贞观十九年(645),唐太宗征高丽,其部傉萨(比唐都督)高惠贞与

  • 元太宗实录

    书名。元翰林国史院撰修。卷数及起讫月日不详。元太祖、太宗、定宗、宪宗四朝初无实录。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十二月,翰林承旨撒里蛮奏请命翰林国史院纂修,从之。成宗大德七年(1303)十月修成,连同太

  • 重庆十八梯清真寺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之一。在四川重庆市中区十八梯(今名中兴路)。系明成化十五年(1479)河南侍郎马文升(回族)谪戌重庆卫时,主持修建。清乾隆时期(1736—1795)来自江南之该坊穆斯林,在此举行沐浴盛

  • 沐天波

    ?—1661明末将领。云南昆明人。回族。先世本安徽凤阳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云南总兵官沐朝弼玄孙。崇祯年间(1628—1644),袭封黔国公,镇守云南。土司沙定洲反明,攻占昆明,家人被杀,逃奔永昌府

  • 廉川堡

    古城堡名。故城在今青海民和县西北史纳村。背靠阿拉古大山,面临湟水,右控老鸦峡,左挟享堂峡及浩门河。东晋太元二十年(395),鲜卑秃发乌孤击败乙弗、折屈等部,筑湟中廉川堡,以为都城。安帝隆安三年(399

  • 建安城

    古地名。①唐征高丽攻克的重镇之一。史载其在辽水东,安市北,卑沙城东北,约为今辽宁盖县东北15里青石关古城。唐亡高丽国后,安东都护府所辖有建安州都督府,乃以其地置。后废。②东晋隆安二年(398),后燕慕

  • 阿旺久占

    见“赤成仁钦”(1013页)。

  • 互管佐领

    清代八旗佐领的名称之一。亦作轮管佐领。系由两姓或两姓以上所属人丁合编而成,佐领原非由一姓承袭,而是轮流执掌。《清通志》卷68载:“其户少丁稀,合编佐领,两三姓选为是官者,曰互管佐领”。互管佐领,八旗满

  • 部族军

    契丹王朝的一种军队。为众部族之军,又称“众部族军”。契丹建国后,在其统辖范围内,除本族外,在北方尚有不少游牧民族,构成众多部族集团。辽太祖时整顿为20部,圣宗时为34部。诸部族分地以牧,其军驻边境紧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