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左翼右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都尔根诺尔之南,东至沙尔丹接本部左翼左旗及军台界,西至库克赛尔接本部中右翼末旗及中后右翼左旗界,南至得尔毕乌兰赛尔接本部左中旗及右翼后旗界,北至察汉赛尔接军台及札哈沁游牧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诺雅尔盟。康熙二十九年(1690),达尔玛什哩珲台吉乌巴岱长子卓特巴附清,授札萨克,翌年封多罗贝勒。孙诺尔布班第于雍正十二年(1734)纵属夺军粮,降镇国公。乾隆四十六年(1781)议叙,诏以札萨克镇国公世袭。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都尔根诺尔之南,东至沙尔丹接本部左翼左旗及军台界,西至库克赛尔接本部中右翼末旗及中后右翼左旗界,南至得尔毕乌兰赛尔接本部左中旗及右翼后旗界,北至察汉赛尔接军台及札哈沁游牧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诺雅尔盟。康熙二十九年(1690),达尔玛什哩珲台吉乌巴岱长子卓特巴附清,授札萨克,翌年封多罗贝勒。孙诺尔布班第于雍正十二年(1734)纵属夺军粮,降镇国公。乾隆四十六年(1781)议叙,诏以札萨克镇国公世袭。
即“完颜宗望”(1157页)。
日本对满洲实行经济掠夺的具体计划。日本建立伪“满洲国”后,以“借地养民”为幌子,在伪兴安省设立荒务局,并于1939年制订此“要纲”,动员大量日本移民进入“满洲”,使兴安南省、兴安东省、大兴安岭、札兰屯
见“庄敬皇后”(878页)。
见“跳丧”(2358页)。
明、清四川麽人(今纳西族)土司名。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土官喇瑞麟归附,清准其请,袭原土千户职,颁给印信、号纸,后隶盐源县(治今四川盐源县东北卫城)会盐营。住牧盐源县中所。嘉庆至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窝笃盌斡鲁朵”(“窝笃盌”意为“孳息”,“斡鲁朵”意为“宫”)。为辽兴宗※耶律宗真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辽国之法:天子践位置宫卫
即“韦昌辉”(246页)。
见“罗苴子”(1416页)。
444—506北魏大臣。原名思礼,后赐名怀。先世为河西鲜卑秃发氏,西平乐都(今青海乐都县)人。太武帝时父源贺(本称秃发破羌)归北魏,赐姓源氏,官至太尉。北魏文成帝和平(460—465)末,为侍御中散。
见“賨人”(22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