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噶伦

噶伦

原西藏地方政府主管官员。藏语音译。又译噶布伦,尊称为协卜拜和萨旺。※拉藏汗执政时已设,多由大贵族充任。清乾隆十六年(1751),废西藏郡王掌政制,设噶厦政府,任命噶伦4人(3俗1僧)主持之。其中设首席噶伦1人。初任无定期,多世袭。秉承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意旨,总理全藏谷、刑名、兵马及官员升迁等。依清制定为三品官,颁噶厦之“德吉玛”印章,以发布政令。初授札萨克衔,后废。岁由理藩院支俸银、俸缎,任期内达赖喇嘛所赐之房屋、庄田,按规定照内地衙署廉俸例随任交接。职缺由代本、仔本及商卓特巴官员内择优补放,报请中央批准。清末朝政腐败,金钱赎买官职之风亦及于西藏。乾隆五十八年(1793),废喇嘛噶伦,增设代理和协理噶伦。十三世达赖喇嘛掌政时,规定首席噶伦须由僧官充任。其在政治、经济、宗教各方面应遵守之职责,《酌定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条》和《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内均分别作有规定。1959年废除。

猜你喜欢

  • 路松多

    晋代休屠胡(屠各胡)首领。黄石(治今宁夏固原县东南)人。元帝太兴二年(319),聚众数千,起兵于新平(治今陕西彬县)、扶风(治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归附于晋王司马保,据草壁(今甘肃灵台县附近),其将分据

  • 乌地延

    十六国时期鲜卑乙弗部首领。率部驻牧于西海(又称曲海、屈海、青海,即今青海湖)一带,东邻南凉,南界吐谷浑。因居青海,号称青海王。初依附于吐谷浑,为渠帅,后归降西秦,封安北将军。晋安帝义熙九年(413),

  • 唐代吐蕃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阶层。公元654年,吐蕃大相噶尔东赞域松召集诸部首领集会,议定划分吐蕃社会阶级及等级。其中有武士阶层“桂”及“庸”。“庸”又称“庸之人部”,简称“庸部”,该部所属奴隶阶级中

  • 海尼

    族名。哈尼族自称之一。参见“哈尼族”(1633页)。

  • 那颜

    蒙古语音译,意为“官人”。又译诺延。《元史语解》卷24:“诺延,官长之称”。是在阶级分化基础上从氏族部落中分离出来的游牧贵族。据《元朝秘史》,成吉思汗十二世祖时(约9世纪后半叶),蒙古已有此称。蒙古诸

  • 傣端文

    参见“傣文”(2242页)。

  • 宁远国

    参见“钹汗国”(1875页)。

  • 聪慧

    西夏职官次品封号。西夏语音“参尼仓”。在西夏文《官阶封号表》中位在大国王之下,与集礼同一等级。参见“官阶封号表”(1532页)。

  • 索卡尔瓦

    17世纪中期间隅地方部落首领。门巴族。被民众尊为“第巴”(王),辖众约3000户。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执掌西藏政教大权期间,曾派梅惹喇嘛洛卓嘉措回家乡门隅,加强对该地区政教统治,得到其有力支持。清

  • 打箭炉志略

    书名。约成书于乾隆(1736—1795)末年。仅见有传抄本,出自前清史馆所藏旧抄本,原本霉烂,多缺字,经近人吴丰培于1979年据四川通志、清史稿疆臣年表加以补订。内分建置、疆域、职官、山川、津渡、城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