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噶玛噶举派

噶玛噶举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该派因以康区之噶玛拉顶寺为基地发迹,故名。创始人为塔波拉结(1079—1153)及都松钦巴(1110—1193)。有东西两大根本道场,先期以东部的噶玛拉顶寺为主,后期以前藏之堆隆地区的粗朴寺为主。其首领曾得到元明清中央王朝的支持,并为加强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多所贡献。因此得到发展。该派因噶玛拔希及扎巴僧格两大师接受元帝所赐黑、红僧帽,遂分成黑帽系和红帽系两支。该派特点是以“大印俱生和合之导引”教诲门徒,多重实修,以大手印及拙火定作为本派主要修习方法,而拙火定则近似瑜伽气功的功法。在该派教法史中,多为该派大德所精通。该派为藏传佛教中最早采用活佛转世制的教派。后由于参预政治纠纷·支持藏巴汗及参与廓尔喀事件,势力进一步衰落,其门徒仅以“四沙门法”为主修持。

猜你喜欢

  • 明善

    见“明禅”(1404页)。

  • 仆族

    见“濮拉泼”(2581页)。

  • 克西克腾

    见“克失旦”(986页)。

  • 苴咩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为“十睑”之一。又名“阳睑”。治所在“阳苴咩城”,又名“紫城”,系南诏神武王阁罗凤于赞普钟十三年(唐广德二年,764)所筑,即今大理县旧城。王都所在,直接委官治理。参见“十睑”

  • 马哈麻特·木明汗

    准噶尔在叶尔羌扶立的傀儡汗。※叶尔羌汗国东部统治者※巴拜汗第三子。1680年,参加准噶尔对叶尔羌的征伐。约1694年,白山派※雅雅和卓被准噶尔杀死后,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和吐鲁番的伯克们拥之为汗;与此

  • 萧特烈

    ?—1123辽末将领。字讹都碗。契丹族。天祚帝朝入仕。乾统年间,为宿卫,继出任顺义军节度使。天庆四年(1114),迁同知咸州路兵马事。翌年,以兵败,削节度使。保大元年(1121),徙隗乌古部节度使。战

  • 殿前司

    西夏官署名。属次等司。西夏语音“北与啰”,掌京师军队。天盛年间(1149—1169)设8正、8承旨、10都案、60案头。

  • 巴达山

    见“巴达哈伤”(414页)。

  • 伊勒都齐

    ?—1677清朝将领。世居察哈尔。蒙古族。姓莽努特。天聪年间(1627—1636),率众投附后金,隶蒙古正黄旗,授护军参领。天聪八年(1634),随皇太极征明,由宣府入边,率所部攻克12堡。崇德五年(

  • 古勿峒

    亦称“古勿洞”、“古拂洞”、“古佛洞”。壮族古地名。参见“傥犹州”(22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