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琼寺
唐代吐蕃寺院。又称噶琼多吉英寺,意即“小星金刚界寺”。在拉萨南热玛岗为赞普赤德松赞时(798—815在位)所建。建造精致。初曾为赞普驻跸及参佛之地,曾组织吐蕃王室贵族、大臣及高级僧侣,共同盟誓兴佛,其盟誓经过即刻载于该寺的“噶琼寺碑”内,成为吐蕃佛教史中的著名历史文物,碑今存。藏文57列,为研究吐蕃史的重要资料。王尧《吐蕃金石录》载有其文。意大利杜齐《藏王墓》、理查森《拉萨碑铭录》亦载有原文及英译文。
唐代吐蕃寺院。又称噶琼多吉英寺,意即“小星金刚界寺”。在拉萨南热玛岗为赞普赤德松赞时(798—815在位)所建。建造精致。初曾为赞普驻跸及参佛之地,曾组织吐蕃王室贵族、大臣及高级僧侣,共同盟誓兴佛,其盟誓经过即刻载于该寺的“噶琼寺碑”内,成为吐蕃佛教史中的著名历史文物,碑今存。藏文57列,为研究吐蕃史的重要资料。王尧《吐蕃金石录》载有其文。意大利杜齐《藏王墓》、理查森《拉萨碑铭录》亦载有原文及英译文。
?—1707清朝大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七年(1650),由贡生授无为州知州。十二年(1655),升大名府知府。十六年(1659),分巡南韶道。十七年,分守延绥,调淮海。康熙三年(1664),升安徽按
?—793渤海国第三世王。武王※大武艺嫡子。唐开元二十五年(737),父死,以长兄大都利行早卒,继王位。次年,改年号“大兴”。受唐封渤海郡王,仍嗣为左骁卫大将军(一作金吾大将军)、忽汗州都督。即位后,
①山名。其名始于春秋。唐时有大积石山与小积石山之分。大积石山,《唐书》称紫山,又称阿尼玛卿山、玛积雪山。“阿尼”,安多藏语音译,意为“先祖老翁”;“玛卿”,古代藏族部落姓氏,意为“美好幸福”、“雄伟壮
明代傣族土司名。永乐五年(1407),与散金长官司同时置。隶云南都司。其地旧属麓川、平缅。时土蛮註甸八等来朝,请别设长官司,从之。命註甸八等为长官,各给印章。
见“元子攸”(235页)。
达斡尔族的传统食品之一。稷子米的一种。达斡尔语音译,由“哈乌顺·阿莫”音变而来,意为“蒸过的米”。达斡尔族旧时吃的米食,以稷子米为主。将稷子加工成米有两种方法,此为其一,即将稷子放在锅内用水蒸沸后炕干
书名。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钟方纂辑。全书51卷,分别载述其山川形势、地理沿革、城乡建置、风俗物产、户口田赋、历史古迹、官制兵备、台卡屯务、王公源流等各项。所述俱详尽,是研究清代哈密地区历史的重要
元末明初云南师宗州土官。彝族。其祖辈为大理三十七蛮部之一师宗部首领,元末袭父职。明洪武十四年(1381),太祖遣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为左副将军、沐英为右副将军征云南。次年归附。十六年,设置师宗州(治
旧时仫佬族宗族组织名称。存在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等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存在于各大姓之中。聚族而居,不相混杂,拥有一定公产(蒸尝田或公共耕地),由各户轮流耕种,上缴部分用作清明“祭祖”及“会款”之用
元朝将领。塔塔儿氏。拜答儿子。初随军攻宋,降嘉定,围重庆,败宋将张珏。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率拔都鲁军(勇武敢死军)200人破宋军于白水江,升宣武将军、管军总管。后以前锋从征亦奚不薛、都掌蛮,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