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固始汗

固始汗

1582—1655

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又作顾实汗,皆“国师”之音译,名图鲁拜琥(蒙古语,意为“天资聪颖”)。卫拉特汗哈尼诺颜洪果尔第四子。以勇武著称。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率军击败俄伽浩特(一说指头缠白布信仰伊斯兰教部众居住的城市)之4万士兵,占据今巴里坤、乌鲁木齐一带。三十四年(1606),因调解平息卫拉特与喀尔喀战事之功,备受推重,被东科尔呼图克图授以“大国师”称号。自万历三十四年至崇祯九年(1606—1636),率所部与杜尔伯特首领达赖台吉游牧于恩巴河和喀拉库木河一带,后徙额尔齐斯河支流托波河流域。崇祯七年(1634)冬,与准噶尔巴图尔珲台吉远征哈萨克,获胜。九年,遣使至盛京贡马匹、方物。同年,为避免内部冲突及另寻新牧地的需要,应西藏黄教代表人物之请,与巴图尔珲台吉联兵进军青海,从塔尔巴哈台经伊犁和塔里木盆地,于次年抵青海,击败却图汗,据其地。十一年,至拉萨会见达赖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和班禅四世罗桑却吉坚赞,获“顾实·丹增曲结”(“国师·持教法王”,或作“丹津却吉甲波”,意为“佛教护法王”)尊号。蒙语又称为“顾实·诺门汗” (“国师·护法汗”)。十三年(1640),攻灭康区白利土司顿丹多吉。同年,出席卫拉特和喀尔喀领主大会,共同制定《蒙古卫拉特法典》。翌年,兴兵入卫藏,击溃第悉藏巴军队。十五年,灭藏巴汗,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命长子达延鄂齐尔汗驻守拉萨,以第六子多尔济佐之。竭力扶持黄教,以前后藏之税收奉献五世达赖作为寺院费用,并拜罗桑却吉坚赞为师,授予“班禅博克多”(睿智英武)尊称。除日常政务由其控制的第巴索南饶丹料理外,西藏高级官员均由自己委任,并制定“十三法律”,新添噶伦、达本等官职,健全西藏地方行政机构,直接控制西藏军队,严厉镇压藏巴汗拥护者之反抗,牢固掌握青、藏地方政权,以黄教护法王自居。屡遣使与清廷联系。顺治三年(1646),与卫拉特各部首领22人联名奉表贡,清廷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十年(1653),受封为“遵行文义敏慧固始汗”。对加强西藏地方和清廷的联系起过一定作用。后病故于拉萨。

猜你喜欢

  • 杨枢

    1844—1917清末大臣。字星垣。广州人。回族。先世汉军旗籍。同治三年(1864),入广州同文馆习外语,成绩优异,曾助英国人三顺编著《三顺文法》、《英语拼音》,被“两广方言学堂”采为课本。参与《国际

  • 委敬阿拜

    见“威正雅拜台吉”(1618页)。

  • 乌延蒲卢浑

    1090—1162金将领。又作薄鲁浑、薄鲁虎。女真族。乌延氏,亦作兀颜、乌丸。曷懒路乌古敌昏山人。龙虎卫上将军孛古剌子。力大善射,以勇健隶完颜阇母军。从攻黄龙府,力战有功。太宗天会五年(1127),从

  • 御史按行道

    元代驿站名。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的4条驿路之一。从大都出发,经顺州(今北京顺义县),东北行70里至檀州(今北京密云县),再东行70余里至古北口,北行56里至青松,又50

  • 槃瓠

    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犬名。又作盘瓠、盘护。中国南方一些民族图腾崇拜的偶象。《魏略》日:“高辛氏有老妇,居王室,得耳疾,挑之,乃得物大如茧。妇人盛瓠中,覆之以茧,俄顷化为犬,其文五色,因名槃瓠。”后成为高辛

  • 王莽赞致内相论赞桑禀帖

    敦煌吐蕃藏文文书。见《敦煌吐蕃文献选》伯字1205号卷子。此卷原为一整卷,后被分成两页,即伯希和(法国人)487页和488页,统一编号为伯字1205号。阅读时需将两页拼接通览。内容是王莽赞致内相(亦称

  • 挞不衍

    见“萧孝友”(1994页)。

  • 忽来失速檀

    ?—1591或1592※叶尔羌汗国宗室。※拉失德汗第七子。曾任和田总督。1570年,参加叶尔羌汗国并吞※东察合台汗国之征伐,并遣使向明朝进贡。16世纪80年代初,叛立,被※阿不都·哈林汗派兵平定,流放

  • 杭州八旗驻防营志略

    书名。张大(字小云)辑。光绪十九年(1893)成书。25卷。分定浙志功、靖腆志威、平蕃志伐、迎銮志恩、分注志谟、科第志例、筹海志防、守营志烈、经制志政、驭禄志储、建牙志盛、祠宇志典、孝烈志节、撰述志目

  • 佟佳江

    古江名。亦名大虫江、同嘉江、佟家江,又名通吉雅江,今名浑江。一说明季佟姓聚居于此,故名。位于吉林省城南802里。源出长白山南分水岭,有三泉自谷中出,汇为此江,西南流纳哈尔敏等诸河。鸭绿江(即古盐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