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土木之役

土木之役

瓦剌与明朝间的战役之一。或称“土木之变”、“己巳之变”。瓦剌为蒙古族一支,经过马哈木、脱懽时期发展,至也先即位后,势力所及西起中亚,东接朝鲜,北连西伯利亚南端,南临长城。既与明廷通贡互市,又伺机发动军事进攻,以图实现重建大元一统天下之宿愿。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也先乘明廷宦臣王振专权,防务废弛之际,以明廷“悔婚”、“减岁赐”为由,兵分四路进扰中原:也先自率精锐为中路,攻大同,夺取战略要地,威逼明廷;阿剌知院率军为北路,攻宣府,围赤城,进窥居庸关;脱脱不花与兀良哈三卫为东路,袭辽东;另遣军攻掠甘肃,牵制明廷兵力。七月十六日,明英宗受王振怂恿,率号称五十万之军仓促亲征。车驾所过之地战云迷漫,伏尸满野,再加暴雨连日,饥寒交迫,士气低落。而也先侦知明军主力出征,遂主动北撤,退伏塞外,诱师深入。八月初一,英宗至大同,得各地明军惨败消息,惊慌退兵东归。初王振欲显荣耀,邀英宗幸其老家蔚州(今河北尉县),故决定由西线紫荆关返京师。初三,明军刚行四十里,王振又恐大军路过其家乡,损毁庄稼,即命令全军折回东北,改由宣府经居庸关入京师。也先获悉消息后,利用蒙古骑兵倏往忽来之特点,迅速突入长城,跟踪追击。十四日,明军至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东),王振以辎重未至,拒绝入怀来城之建议,下令大军暂驻狼山,其地势高亢缺水,人马饥渴疲惫不堪。此时,也先率两万轻骑从西北鹞儿岭(今河北涿鹿西北),包围狼山,攻袭麻峪口,占领土木堡西北、西南要地,并控制堡南的唯一水源,而阿剌知院从东北赤城、永宁断明军归路。十五日,也先佯退,遣使持书讲和,以麻痹明军,待机歼敌。明英宗欲摆脱困境,遂遣使往瓦剌军营议和。瓦剌军乘明军移营就水之际,突从四面冲杀。明军猝不及防,将士死伤过半,英宗被俘,王振为乱军所杀,军械、辎重大多为瓦剌所夺。土木之役后,也先率军出塞休整,伺机南进。十月,挟英宗进攻京师,受到以于谦为首的京师等地军民猛烈抗击,损师折将,遂于景泰元年(1450)八月,与明廷议和,送回英宗,恢复通贡互市及睦边关系。

猜你喜欢

  • 乌尔坚山卫

    见“兀里奚山卫”(111页)。

  • 养育兵

    清代在八旗内挑选一部分※余丁作为预备兵的称谓。初名教养兵,旋改为本称。饷额较披甲为少。原为扩大满族人丁食饷范围,以解决旗人(主要是满洲)生计的办法之一。雍正二年(1724),初设教养兵4800名,定各

  • 池阳胡骑

    汉代匈奴骑兵。汉朝将归附的匈奴人编为骑队,称“胡骑”,驻池阳(今陕西泾阳县西北)者,称“池阳胡骑”,受胡骑校尉统领,但不常置。也受遣出征,神爵元年(前61),曾随赵充国击西羌。

  • 把什

    即“榜什”(2420页)。

  • 宝廷

    ?—1890清朝宗室、大臣。满洲镶蓝旗人。郑亲王※济尔哈郎八世孙。字竹坡。同治三年(1864)举人,七年进士。累迁侍读。光绪帝即位(1874),疏请选师保以崇圣德,严宦寺以杜干预,核实内务府以节靡费,

  • 呼和赤纳

    即“乌尔图绰农河”(350页)。

  • 蒙撒

    云南德宏州陇川县户腊撒(户撒和腊撒的统称)地区的阿昌族自称。亦称“蒙撒掸”、“衬撒”。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由于较早就与汉、白、傣等民族接触与交流,15世纪中叶便学种植水田。手工业也较发达,尤善长打铁,其

  • 巴山

    ?—1673清朝将领。哈达(今辽宁开原东)人。隶满洲镶黄旗。瓜尔佳氏。初任佐领,骁勇善战。天聪五年(1631),从太宗征明,围大凌河(今辽宁锦县)。六年,从征察哈尔部。八年,授骑都尉世职,任参领。崇德

  • 火儿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火而赤”、“豁儿臣”、“和尔齐”。《元朝秘史》释为“带弓箭的”,即佩弓矢环卫者。《元史·塔察儿传》:“火儿赤者,佩鞬侍左右者也”。为※“怯薛”(护卫军、禁卫军)

  • 琼州

    州、府名。唐贞观五年(631)析崖州地置。治所在琼山县。初领琼山、万安2县,后辖境不断扩大。天宝初改琼山郡,乾元初复为琼州,贞元五年(789),迁崖州都督府于此。宋熙宁六年(1073)以琼州为琼管安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