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基诺语

基诺语

我国基诺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境内,使用人口约1.8万。基诺语有攸乐和补远两个方言。方言间差别不大,基本可以通话。方言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以景洪县基诺区曼卡话为例。语音特点:有35个单辅音。塞音、塞擦音有送气与不送气两套,无清浊对立。鼻音、边音、擦音有清、浊两套。塞擦音有唇尖前、舌叶、舌面前3套。有舌齿音。有7个腭化辅音,由双唇、舌尖中音腭化而成。有6个复辅音,由双唇音和舌根音作基本辅音加卷舌半元音构成。有单元音16个,其中普通元音12个,鼻化元音3个,卷舌元音1个。鼻化元音主要出现在汉语借词中。有8个复元音,其中有4个前响,4个后响,大多出现在汉语或傣语借词中,出现频率较低。有带舌根鼻音韵尾的韵母5个,也都出现在汉语借词里。有7个声调,区别词义的作用较大。语法特点:虚词和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有形态,但不丰富。词类有名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感叹词10类。名词有格、数、指小等语法形式,分别用声调屈折变化或加助词的方式表达。名词可以重叠,人物名词重叠表示全体,时间名词重叠表示短暂,方位名词重叠表示行为动作总在该处进行。量词较丰富,数词与量词结合的次序是数量词在前,量词在后。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和多数,双数、多数第一人称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区别。有格语法范畴,分主格、领格和宾格,主要用代词声调、元音屈折变化的方式表达。动词有体、态、式等语法范畴,体有将行、现行、完成3种,均在动词后加助词的方式表达。态有自动、使动、互动3种,除使动方式用少量残存的辅音和声调的屈折变化表达外,其余均加虚化动词或助词的方式表达。式有疑问、肯定、否定、命令、请求、感叹6类,用声调屈折变化的方式表达。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程度加深。结构助词有宾格、领格、工具、关联、方向、比较等类,句法作用较大。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宾—谓,名词、代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前,形容词、数量词作定语在中心词后,状语在谓语前,补语在中心词后。词汇特点:单音节或由单音节合成的复合词是词汇的主要组成形式,多音节单纯词较少。有一定数量的派生词和叠音词。复合词的合成方式有并列、偏正、表述、支配、补充等。借词主要来源于汉语,主要采用音译方式,也有一定数量的意译借词。还有少量傣语借词。

猜你喜欢

  • 十二木卡姆

    维吾尔族民间古典音乐、舞蹈、诗歌汇编。经维吾尔族群众长期创作,不断吸收融合其他民族音乐、歌舞优点,于※叶尔羌汗国时期(1533—1680年)基本定型。流行于新疆各地。“木卡姆”维吾尔语音译,意为“大曲

  • 乌古斯

    ①六至八世纪东突厥汗国境内氏族名、部落名。又称九姓乌古斯或人姓乌古斯。鄂尔浑突厥文碑如《暾欲谷碑》、《阙特勤碑》、《毗加可汗碑》以及《磨延啜碑》等均提及此部。时役属听命于突厥可汗,常为之战。或认为乌古

  • 中俄陆路通商章程

    沙俄为扩大自恰克图经库伦、张家口、通州至天津的陆路贸易,和清政府订立的通商章程。同治元年二月四日(1862年3月4日)在北京签订。共21条款。第一、二两款规定边界贸易在百里内均不纳税;准许俄国小本经营

  • 普宁寺

    ①藏传佛教寺庙。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郊。乾隆二十年(1755),清朝政府为庆祝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迎接蒙古各部王公朝觐而建。庙座北面南,依山成势。形制融汉藏样式于一体。前部布列山门、碑亭3座,镌乾隆御制

  • 乞牙惕

    为“乞颜”的复数。见“乞颜”(122页)。

  • 赏哈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商哈簇。属岷州卫(治今甘肃岷县)管辖。成化元年(1465)七月,其族僧人癿丹端竹等入朝贡马及方物,赐以衣服、彩缎等。九月,族人札顺亦来朝贡马及方物,赏赐如例。四年(1468),癿丹

  • 墨尔根特木纳

    明末清初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台吉。又作默尔根特墨奈、莫尔根特木内、特木内。客列亦特氏。※和鄂尔勒克从叔父,额济内台什第四子。原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上游。16世纪末,受土默特部俺答汗影响,皈依喇嘛教,送子内

  • 僧差

    旧时藏区差役名。藏语称“扎差”或“扎加”。又称喇嘛差。唐吐蕃时曾有过“三户养僧”或“七户养僧”制,即强制性令七户人家供养一名僧人的生活费用。未见强迫出家为僧的记载。大约清季中晚期,随着封建农奴制的没落

  • 宗解

    藏语音译,意为“宗送”,或“长站运输差”,为※“萨催”(短站运输差)的对称。旧时藏区※差巴(支差的人)支应的差役之一。指支差农奴按※宗(相当内地的县)转运西藏地方政府征敛的粮食、酥油、羊毛等物资及官商

  • 阿禄

    ?—1874亦称“阿碌”。清代台湾高山族抗日首领。台湾南部琅峤牡丹社头人。高山族。同治十年(1871),琉球土人船只于台湾南部北瑶湾触礁,船员于牡丹社附近登陆,为当地高山族人误杀。琉球当时本属中国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