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塔尔语

塔塔尔语

我国塔塔尔族使用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伊宁、塔城、奇台等地,使用人口1千多。塔塔尔语在类型上属粘着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要特点是:在语音方面,有10个元音音位,除有前高展唇元音i外,还有一个前高展唇元音i;单音节和多音节词第一音节的a有时有唇化现象;元音没有发生过明显的“变窄”或“展宽”变化;元音的部位和谐较为严整,唇状和谐较松;有24个辅音音位;固有词词首一般不出现复辅音,词尾有少量的复辅音出现;词重音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一般落在词的最后一个音节。在语法方面,名词有数、格、领属性人称和谓语性人称等范畴;形容词分性质形容词和关系形容词两类,性质形容词多数不带构词附加成分;部分形容词有级的变化,分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量词不很发达,数词通常可以直接用于名词之前;动词有态、式、时、人称和数的范畴及形动词、付动词、动名词等形式;有一定数量的后置词;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语一宾语一谓语。修饰语位于中心语之前。在词汇方面,大部分根词都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构词的主要方法是派生法,其次是合成法;借词主要来自俄语、汉语、阿拉伯语和伊朗语等,其中以阿拉伯语和俄语借词为多。原苏联境内有自称为tatar的民族,和我国塔塔尔族自称相同。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鞑靼自治共和国、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西伯利亚的西部和中亚等地,人口664.9万(1989)。其中有553.2万人使用自己的语言。汉文习惯上把这部分人称作“鞑靼”,把他们的语言称为“鞑靼语”。鞑靼语和中国的塔塔尔语有一定差别。分三个主要方言:中心方言(或称中部方言)、西部方言(或称米沙尔人的方言)、东部方言(或称西伯利亚鞑靼人的方言)。此外,还有一些土语。中心方言是现代鞑靼标准语的基础方言。鞑靼人过去曾使用过阿拉伯字母,1929年转用拉丁字母,1939年改用以基里尔字母为基础的文字。

猜你喜欢

  • 成吉思汗石

    见“也松格碑”(142页)。

  • 通名制

    旧时台湾高山族卑南人男性的年龄级组织。通常分为青年级、成年级和老年级,每级设有级长。一般十四五岁便加入青年级,加入时要举行杀猴祭,加入后要接受各种有关教育和锻炼,并开始居住于公廨(村公所)服役,经若干

  • 诺颜和硕齐饶旦

    ?—1736清代后藏地方官员。汉籍又作诺颜和硕齐。藏族。※颇罗鼐之弟。受命管辖、操练哈喇乌苏兵,护卫西藏,授头等札萨克台吉,世袭。雍正五年(1727),卫藏战争中,与后藏戴本江洛金巴率兵2000驻守江

  • 八白宫

    即“八白室”(23页)。

  • 班洪自卫支队

    全称滇黔绥靖公署云南省政府班洪自卫支队。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沧源佤族地区一带抗日武装组织之一。1942年日本帝国主义从缅甸入侵我国西南阿佤山区,激起当地各族人民抗日保土的热潮。1944年10月班洪地区佤族

  • 完颜宗亨

    金宗室、大臣。本名挞不野。女真族。完颜氏。阿买勃极烈(官名)习不失孙,真定留守鹘沙虎子。天眷(1138—1140)初,充护卫。翌年,以擒宗磐、宗隽有功,加忠勇校尉,迁昭信校尉、尚厩局直长。三年,升局副

  • 峒主

    亦称“峒首”、“峒官”。参见“峒僚”(1646页)、“峒”(1646页)。

  • 古代民族

    古代社会基本具备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指存在于前资本主义时期的人们共同体,即分别存在于原始社会晚期、奴隶社会时期和封建社会时期的人们共同体。他们是

  • 那桐

    清末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字琴轩。叶赫那拉氏。光绪举人。长期任京官。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犯津京,奉命驻守丰台御敌。北京陷,慈禧西逃,命充留京办事大臣,随全权大臣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二

  • 红银

    清雍正、乾隆年间苗民起义首领之一。参见“包利”(58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