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词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多尔衮

多尔衮

1612—1650

又称“九王”、阿玛王等。清初政治家。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15岁时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以少年为后金军统帅,参与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从皇太极征蒙古察哈尔部,在敖木轮之战中,卓立战功,赐号“墨尔根戴青”(意为“聪明王”或“智慧王”)。三年,从征明,入龙井关,下汉儿庄,与明将袁崇焕战于广渠门,歼明山海关援军。五年,受命掌吏部事。从征明,大凌河战役中,迫使祖大寿以城降。九年(1635)四月,与贝勒岳讬统兵征蒙古,执行皇太极对蒙古“慑之以兵,怀之以德”的策略,于托里图收服察哈尔部林丹汗之子额哲,得元朝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进封和硕睿亲王,参与朝政,颇得皇太极倚重。八月,与弟多铎配合武英郡王阿济格、饶余贝勒阿巴泰入明境,统兵攻山海关,以牵制明军。十二月,从皇太极用兵朝鲜,取江华岛。三年八月,率兵征明,克40余城,俘25万之众。六年,以违令远围锦州,擅令军士归,降为郡王。七年七月,以擒洪承畴功及下锦州、松山、杏山等战绩,复亲王爵。八年八月,福临即位,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共为辅政王,执掌朝政。十二月,同郑亲王集众议定:罢诸王、贝勒、贝子管理6部。顺治元年(1644)四月,授奉命大将军,挥军入关,败李自成义军,进驻北京。十月,奉福临移都北京,封“叔父摄政王”。五年,晋封皇父摄政王。七年十二月,卒于古北口外喀喇河屯。追尊成宗义皇帝。八年,苏克萨哈等讦告其生前“谋篡大位”,夺帝号庙享,除宗籍,去王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特诏复宗籍,还王爵,世袭罔替。赐谥曰忠,配享太庙,入盛京贤良祠。为清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猜你喜欢

  • 阿勒楚喀河

    见“按出虎水”(1623页)。

  • 叶护太子

    唐代回纥汗国太子。药罗葛氏。※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磨延啜长子。善用兵。至德二年(757),应肃宗之请,受可汗之遣,率4千骑入援,助唐讨安史之乱,获唐帝宴劳赐赉,与天下兵马大元帅广平王李俶结为兄弟。败安禄

  • 议政大臣

    官名。清廷任命以满洲为主的大臣参与议政。天命纪元前一年(1615),诸王臣会议中不乏※五大臣之人。天命八年(1623),努尔哈赤于八固山议政王之下复设※八大臣以辅之。十一年(1626)九月,太宗皇太极

  • 周春

    1729—1815清代学者。字芚兮,号松霭。浙江海宁人。乾隆进士。生平撰述以《西夏书》最著名,有抄本传世,一称《西夏书列传》。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有收藏。

  • 乃东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象鼻山尖”。元、明时称乃乌东孜。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雅鲁藏布江南岸,属山南地区。原西藏地方政府设乃东宗,1960年改为乃东县。为西藏历史上要地之一。唐文成公主入吐蕃后,夏季居此避

  • 叱罗可汗

    即“处罗可汗”(588页)。

  • 罗布桑旺札勒

    清代蒙古族著名僧人。曾到青海塔尔寺拜松巴堪布为师。后返内蒙古,为乌素图召第三代活佛。雍正三年(1725),主持建两寺:一名罗汉寺,内塑有十八罗汉像,塑工精巧,形态逼真;二为法禧寺,是汉藏混合建筑形式,

  • 多囊木冬

    藏语音译,意“炊烟”、“冒烟”。①旧时西藏农村对※堆穷的另一种称呼。 ②旧时西藏各地领主或※头人视其需要向当地所有能冒炊烟的居民平均摊派的一种差役名。

  • 少辽

    即“小辽水”(150页)。

  • 轻甲

    古代战士所穿的一种轻型铠甲。以金属或絮棉制作。用金属环相扣连缀而呈网状之※锁子甲即属此。清太祖努尔哈赤曾披此种甲征战。天命纪元前一年(1615),努尔哈赤制定八旗兵临阵军纪:“当兵刃相接之际,披重铠执